分享

第二课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魏红莲 2019-12-0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实验发现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

2、了解条形建筑材料常见的形状结构(“工”字型、槽型、“T”型、直角型等),知道它们做成这种形状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意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薄形材料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强。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包装箱瓦楞纸板、小刀、如图画纸厚,大小相同的纸,铁垫圈、线、测试记录表。

 教 师  用: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要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增加梁的厚度就要增加材料用量,增加梁的自身重量。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纸箱板的结构吧。

二、瓦楞纸板的研究

1、感觉抗弯曲能力:

各小组同学弯折一下纸板,试试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2、解剖观察结构:把各层纸撕开或用小刀剥离。

    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如何?形状如何?

3、交流:通过观察研究瓦楞纸板的结构,你有什么问题和想法?

(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你猜想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4、谈话: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谈了自己的想法,集中起来,是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问题。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谈话:(出示一张纸)这张纸是很容易被压弯的,你们猜想一下,折成怎样的形状抗弯曲能力会很强?可以把纸折成不同的形状,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讨论:准备折成哪些形状?做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研讨:与没有折的纸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条抗弯曲能力怎样?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比较这些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你们发现了什么?试着做出解释。

4、观察:出示角钢等导型钢材或铝材,介绍它们的名称。

说说这些材料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

5、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并讨论:这些形状为什么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三、瓦楞纸板的再研究:

观察瓦楞纸板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若干工字钢并排在一起,是不是就成了瓦楞纸板的形状?)

板书设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