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凉水刘颖 2021-02-22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凉水中心校    刘颖

【教材分析】

《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学生将在自己的尝试中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发现普通的纸经过改造后承载力发生不同。然后再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和隔热能力上的变化。学生将发现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其性能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刷食用油以增加纸的防水性。甚至可以将学生视角迁移到其他材料的改造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纸的特点和作用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得很清楚,如:纸很软、遇水会湿、容易破,可以用来画画、写字、折纸等,但对纸的厚薄描述会有点困难,有时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学生对于加工和改造一张纸,使它能够承受更重重量的活动也会有些困难,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但是他们勇于尝试,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价值观】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普通的纸、字典、尺子、订书器、杯子、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纸抽、6斤重的矿泉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聚焦:普通纸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猜猜他们会是谁呢?听说对岸的大黑熊老师要过生日了,熊大熊二每人用纸盒箱装了100个鸡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大黑熊老师,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小河边,却遇到了麻烦,昨天晚上的暴雨将桥冲走了,他们怎样才能顺利地过河呢?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呢?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就模拟为熊大熊二搭一个结实的桥。看这张纸,你们都用这张纸干些什么呀?老师想用这张纸直接当桥面行吗?(板书纸)

2.师:实践出真知,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这把15厘米的尺子做小河,把两本字典当做桥墩,分别放在格尺的两端,一定要保持河面15厘米宽的距离。

3.师:熊大熊二能否顺利通过我搭建的这座纸桥呢?我用订书器来代替熊大试一试!哎呀,掉河里了!

    二、探索1:加工改造纸——改变纸的形状、放一放

1.师:看来这普通的纸不能支撑订书器的重量,怎么样才能让这张纸支撑起较重的物体呢?

生:折一折。

师:说说你想怎么折?

1:我想可以把纸对折一次。

2:我想可以把纸多对折几次,让它变得硬一点。

3:我想可以把纸折成更多次,像这样的形状(瓦楞状)

2.师: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想法,下面我们每人就从桌面上拿一张纸,按照你的方法折一折。折好的同学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已折好。

3.同学们都坐好了,下面请小组长听好老师的口令,从实验盒子里拿出一把15厘米的尺子放在桌面上,把两本字典放在尺子的两端。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挪动我们建造的桥墩和小河。一会儿,大家听从组长的安排一个一个地测试你的桥面。检测结束后,组长要把实验器材放回实验盒里摆好。大家听懂合作的要求了吗?好,检测开始!

4.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生交流展示探索过程:你们改造后的纸成功了吗?下面我们来测一测什么样的桥面最结实?谁想把你折的桥面到前面再来检测一下?

6.研讨交流:看来这样的桥面最结实,教师拿着折好的瓦楞状纸,示范从侧面看)请仔细看一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变成了什么样?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画出它的形状(板书“WWW”),因为这种形状就像屋顶上的瓦,所以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形,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状纸。折之前的白纸从侧面看什么样?(板书“一”)通过折改变了纸的形状,放一放的实验,我们发现它比普通的纸能支撑更重的物体。(板书“能支撑”)

7.瓦楞状的纸怎样折呢?其实就像折小扇子那样老师示范一下。大家都会折了吗?看看你手中的是瓦楞纸吗,如果不是,就赶快从你的桌子上拿一张纸折一折,会折的同学可以帮忙指导,其他同学把你刚才折好的瓦楞纸用手沿着折痕像老师这样用手再压一压。

三、探索2:探究瓦楞状纸的弹性——按一按

师:瓦楞纸还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一读探索2的活动要求。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这张瓦楞纸像老师这样放在桌面上,用我们的右手轻轻地按,体验手的感觉,再松手,观察瓦楞纸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瓦楞纸像海绵一样,轻轻地按下,有点变形,松手后又会弹回来,这种现象就证明了瓦楞纸有弹性。(板书:有弹性)我们把一张普通的纸放在桌子上按,有弹性吗?

四、探索3:探究瓦楞状纸的隔热性——摸一摸

1.师:通过按一按,我们发现瓦楞状纸有弹性,让我们继续走进探索3,谁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2.师:下面请小组长拿出一张普通的纸和一张瓦楞纸,小组成员认真看组长的操作,请小组长左手把普通纸贴在实验盒中的热水杯的左侧,右手把瓦楞纸贴在热水杯的右侧,两手放好后,在心里数五个数的时间,对比左右手感受到的温度。大家看明白了吗?下面请小组长监督各组的成员一个一个有秩序地摸一摸。温馨提示:实验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倒水杯,避免烫伤。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

4.汇报。

生1:我左手隔着普通纸,右手隔着瓦楞状纸同时摸热水杯,感觉左手有点热,右手不热。

师:说得很流畅,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2:这说明瓦楞状纸隔热性好,普通纸隔热性差。(板书:能隔热)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掌声送给她。

五、研讨归纳,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

1.师:小小的一张纸,经过折一折这样简单的改造,改变了形状后,能支撑,有弹性,能隔热。居然变成了神奇的纸(板书:神奇的)。

2.大家打开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单,把你这节课的发现记录下来。

六、瓦楞状纸的应用

    1.神奇的纸盒——熊大熊二装鸡蛋。

师:熊大熊二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过了桥,终于到了大黑熊老师家,熊大打开箱子,鸡蛋碎了20多个,而熊二的鸡蛋则完好无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爱动脑筋的你们,能够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1:因为瓦楞状纸可以保护鸡蛋。

2:因为瓦楞状纸有弹性,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生3:因为它能够装更多更重的东西。

师:学以致用,说得真好。

2. 瓦楞状纸除了应用在纸箱上、还根据它的隔热性好运用在了杯套、纸杯的制作当中呢!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更多有趣又神奇的科学知识。

3. 小活动——餐巾纸拎矿泉水。

瞧,老师手中有一张餐巾纸,这是一桶6斤重的水。猜一猜,这张餐巾纸能把这桶水提起来吗?(老师示范)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薄薄的餐巾纸提起这桶水呢?老师来试一试,餐巾纸真的变成大力士了,还有没有其办法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跟父母一起试一试,如果成功了拍成小视频发给老师行吗?

七、课后拓展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快下课了,你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通过折一折,让一张普通的纸有了好多本领:能支撑,有弹性,隔热性好。但纸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遇到水就会怎么样?你有办法让纸变得更神奇不怕水吗?老师布置一个课后探究活动,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下节课就把你的成功的油纸带到学校,参加我们的小小科学家评比赛行吗?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          

   WWW       

瓦楞状      

能支撑

          有弹性       

能隔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