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即时通”提升中小学导师带教效度的思考 ——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GXF360 2019-12-07

一、问题的提出

为积极打造教师专业人才梯队,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上海市金山区实施了“明天的导师”工程。该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实现本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今培养工程已开展了六届,历经16年有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关于导师带教中的“时空限制”“资源匮乏”“效能低下”“缺乏高水平专家纵向引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其他市级、区级层面的跨区跨校导师带教也出现类似的困惑,见习教师跨校浸润式培训出现工学矛盾、带教效率不高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体现了项目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2012年金山区在开通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师“即时通”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需求,对“即时通”进行升级,形成了“金山教育即时通”。它除了具备“腾讯QQ”的功能外,整合了“桌面视频会议”“教育邮件办公”和“应用中心”三大应用系统,具有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桌面屏幕共享、文字交流、文件传输、视频分享等多种数据共享功能,创建了一键式的无门槛操作技术,使教师使用更便捷。这些平台的开发为解决导师带教问题在技术层面上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梳理发现,整合已有“金山教育即时通”各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导师带教网络平台,将有力支持导师带教工作,是解决困扰金山十多年带教问题的有效途径。平台颠覆传统的“师徒带教”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省时省力,互动性强,便捷高效,过程再现,亮点纷呈。平台的运用,既能实现活动过程全录制,远程组织实时观课、说课、磨课、评课;又能开展教学设计及教案的协同修改,支持教研活动协作化等,让师徒研讨更具直观性和参与性。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不高,在公网上也能流畅运行,使导师带教工作随时、异地展开,方便又实用。基于“金山教育即时通”的导师带教网络平台适合跨区域教师岗位培训的实际,满足新形势下导师带教的需求,其带教形式值得深入探究。

二、关于导师带教的认识

导师带教亦称师徒带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的特殊模式。导师带教源自师徒制,最早源于手工业的技术传递方式,英国在公元14世纪开始应用于教师教育行业,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欧美等国且已“制度化”和“体系化”[1]。为了帮助新教师顺利地适应工作,许多国家开始倡导引导制度,给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为新教师提供系统的支持服务。这种师徒带教不仅能促进新教师进一步胜任教师岗位,还可能会促使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国内教育行业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实现教学经验传授的模式。导师带教有利于新教师对教学经验及隐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新教师的身份转变和定位,对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新教师要想尽快胜任教师岗位、成长为骨干教师或成为一代名师,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心口相传。

导师带教历来有“以老带新”的传统,也有类似的入职引导,但对于导师带教的理论研究却不多。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指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应该为每位新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采取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和考核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国内有关导师带教的研究是从介绍与评价西方国家师徒制的典型模式开始,之后少数人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导师带教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个领域及各个层面的研究者对导师带教这一模式较为关注,对新教师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导师带教的效度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外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导师制,电子导师通过网络指导新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2]。这已成为研究的增长点,但研究者不多,实践者更少。笔者以为,应用新技术是解决导师带教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牵)秀相见,神色自若……因与颖笺,词甚凄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注]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80页。

三、关于“即时通”的认识

“即时通”是通过即时通信技术来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它是继网页和电子邮件之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的互联网技术。目前即时通信有两种架构形式:一是C/S架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形式,用户使用过程中需要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典型的代表有QQ、MSN、百度HI和新浪UC等;二是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端形式,这种形式的即时通信软件,直接借助互联网为媒介,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即可体验服务器端进行沟通对话,一般运用于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商,典型的代表有Websitelive、53KF、live800等[3]。未来“即时通”将取代电子邮件而成为仅次于网页的互联网第二大应用。

“即时通”通过即时通信功能,用户可以知道他的同事是否正在线上,与他们即时通信。“即时通”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打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时代最方便的通信方式。“即时通”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通过传递文字、图片、语音与视频等进行交流[4]。“金山教育即时通”是根据教育行业的特殊需求,在“即时通”基础上发展而来,技术层面更多显示出它的教育性。它除了具备“腾讯QQ”的基本功能外,整合了“桌面视频会议”“教育邮件办公”和“应用中心”三大应用系统,具有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桌面屏幕共享、文字交流、文件传输、视频分享等多种数据共享功能,且具有“分级共享文件柜”“通知公告办公系统”“教育资讯推送系统”“电子投票”等特色功能,同时创建了一个账号、一键登陆、一键启用、一键录制的无门槛操作技术,使教师使用更加便捷,实现了技术创新。

四、基于“即时通”开展导师带教的优势

基于“即时通”构建新型导师带教方式,不仅满足了本区域以培养优秀教师为宗旨的“明天的导师”工程中导师带教的要求,更适合远郊青年教师培养的实际,满足新形势下导师带教的需求。面对新形势下导师带教过程中遇到的导师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交流不畅等诸多普遍问题,运用“即时通”指导带教具有传统带教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中,水下机器人进行清污工作过程中,当水下机器人没有发现污损时,各个机器人进行自主的决策,完成各自的路径规划和检测,而当某一个机器人首先发现污损时,其作为控制水下机器人,对任务进行划分和分配其附近区域的各个水下机器人的清污工作。清污结束后又变为自主进行决策。

1.有利于解决导师带教资源少问题

解决有限的精英教师资源匮乏问题,让跨校带教为职初教师带来更多资源和信息。如本区域见习教师队伍迅速扩大,每年进编新教师达300多人。为让他们尽快从专业适应到专业胜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为新教师和拟培养的骨干教师配备了跨校带教导师。但导师人数少,课程资源弱,带教工作变得捉襟见肘,通过“即时通”开展导师带教,能解决上述问题。

2.有利于克服导师带教路途远问题

破解交通不便所造成的导师带教无法有序开展的难题,使跨校带教的方式在时空上得到保障。本区地域分布广,学校分散,交通不便,跨校带教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较大限制。通过“即时通”开展导师带教,带教工作不局限于本校,实现了跨区域带教,顺利开展带教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有利于打破导师带教层次低问题

防止传统的同层级导师低水平循环带教,实现导师带教同层级横向支援与高层级纵向引领有机整合。各校不再受限于专家型指导教师,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师徒带教活动形式的同层级横向支援,也实现了专家纵向的引领;克服了横向互动同水平反复的弊端,更实现了跨领域的专家与导师等高一层次的指导与引领。

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该局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宣传活动,组建了500人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大队,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向社会及时发布消费警示、科普知识及工作动态。

4.有利于改善导师带教交流差问题

应用电子交流技术创设灵活可视化的交流环境,促进师徒间交流互动。开放的、同步的和可视化的电子交流手段,利于师徒间进行平等深入的交流。借助可视化网络的桌面视频会议、电子白板、桌面屏幕共享等多种数据共享功能进行同步交流;运用邮件系统等进行异步交流,师徒交流充分、及时、可视化,兼具广度和深度。

五、基于“即时通”开展导师带教平台与机制的构建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以及交流方式,其中教师的专业研修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即时通”因其低成本、无门槛技术、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基于网络的研修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具有无门槛操作技术优势的“金山教育即时通”为师徒带教专业研修提供了绝佳的交互平台。“金山教育即时通”能够真正地将师徒专业研修和互动整合在一起,实现更为广泛的师徒间信息沟通。因此,若能充分发挥“即时通”的性能,利用“即时通”为师徒搭建专业研修的平台,将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成长途径。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平台应该是一个支持跨区域、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又是一个丰富、多样、及时、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

李顺说,李六如,你可真倔,住上楼也还是个土老帽。都说与时俱进,我看你就是块石头,你这样是要吃亏的。我说,我有和村里的合同,再说,我这么做与上头的精神也一致。上头不也号召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1.利用“即时通”构建导师带教交流互动的平台

导师带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家导师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讨论、导师指导、教师提问。“金山教育即时通”是根据教育行业的特殊需求,由“即时通”升级改造而来。它不仅支持一对一的文字聊天和音频、视频聊天,也支持多人同时开展文字聊天和音频、视频聊天。而融合了电子白板、屏幕共享和媒体共享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更为网上研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实现了教师间多对多的交流,几十个用户同时在线,能满足教研中学科教师交流研讨的需要。利用该“即时通”,全区同一学科教师可以同时登录一个视频会议室,一起听课、评课、研讨交流;也可以进行网上说课、上课,其他教师评课、指导,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除了在线同步聊天外,它也支持线下异步交流,当对方不在线时,教师可以把遇到的问题或想法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对方,对方下次上线时可以看到留言,并进行回复。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即时通”所提供的发邮件、发文件柜和发起公告等形式留言,获得他人的帮助(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即时通”实现的网络研修形式

同步即时通技术异步即时通技术交互的方式研修活动的形式文字聊天、音视频聊天、电子白板邮件、离线信息一对一交流说课、访谈、师徒带教群、讨论组、聊天室、视频会议通知公告办公系统、教育邮件办公系统、金山教育资讯推送系统等一对多交流,多对一交流上课、讨论、评论等群、聊天室、文件共享、屏幕共享、媒体共享分级共享文件柜、短信中心多对多交流评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

2.利用“即时通”构建导师带教资源共享的平台

导师带教过程中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间或师徒间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参考资料和课例等。利用“金山教育即时通”的文件共享、文件传输等功能,可轻松实现在教师与导师间共享教育资源。“金山教育即时通”将E-mail的功能完全整合在自己的软件中,而且比E-mail更加便捷和高效,共享文件的大小也远远超过E-mail。即时通的文件传输更有支持断点续传功能,也就是允许用户分期分批断开传送而不影响文件的完整性和质量。对于一些音视频教育资源,即时通还开发了“媒体共享”和“屏幕共享”功能,教师无需为传输庞大的视频文件犯愁,只要直接播放共享,就可以边播放边研讨,对于师徒共同研究和探讨视频教学案例非常适合。

3.基于“即时通”构建导师带教运行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活动,除了必要的硬件系统外,还需要配套的软件设施,建立必要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如为了在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中开展导师带教活动,成立“明天的导师”工程培养和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建立基于“金山教育即时通”的导师带教运行管理机制,同时组建了包括中学语文、中学数学等23个学科工作坊,每个工作坊有导师和被带青年教师若干名。此外管理办公室还负责制定师徒带教协议、师徒工作常规、导师带教规范等相关文件和导师带教考核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等,保障导师带教工作的顺利施行。

“金山教育即时通”是“有组织、有行政管理”的教育专属办公沟通平台,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工作路径以开通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师“金山教育即时通”为工作平台,完整全覆盖建立了一个全区教育系统的“实时在线且可互动”的“组织架构”,所有教师全部纳入这个“组织架构”,更加高效、便捷地对全区学校和教师进行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流。

约束满足的依存句法分析模型采用约束依存语法,将依存句法分析看作可以用约束满足的问题来描述的有限构造问题。它是根据已规定好的约束进行剪裁,把不符合约束的分析去掉,规定好的约束进行剪裁,把不符合约束的分析去掉,直到留下一棵合法的依存树。

六、基于“即时通”开展导师带教的实践

在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中开展了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实践,其中有个中学语文工作坊,坊主为王老师,她主持的“书声琅琅”工作室有3位导师、9位被带青年教师,这12人分属8所学校,分散在区内的各个乡镇。他们是这样开展师徒带教活动的:刚开始尝试使用“金山教育即时通”开展教研活动时,他们仅仅认为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节约时间,打破空间格局,但是随着使用的深入,他们感受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原本设计的“磨课—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归纳总结”教研活动流程,在远程状态下开始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没有了面对面的听课,教师在录播教室上课,大家分散在各自学校甚至家里远距离网上观课。大家感觉听课轻松了,上课的教师也放松了。

上课之前,王老师把12人分为三个小组,每次研修活动担任不同“角色”。坊内成员上课前,将教案上传“金山教育即时通”,第一小组成员尝试在“即时通”上修改、交流,三四个人可以同时在一个文本上边标注边在视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课过程中,通过录播系统展示,他们可以同时在网上观摩,也可以延后观摩,然后大家约定时间,一起研讨课堂。他们发现,由于录播可以留出时间,授课教师在观看了自己教学后,针对预设,能准备有实证更有反思性地“说课”;其他教师,也可更充分地思考,准备更具针对性的问题。这样,当在“金山教育即时通”中碰头说课、评课时,大家的发言比过去更加理性,更有深度。

上课之后,对学生的访谈,如果马上现场交流,只能说一说结果,效果不好。而现在,由于有专门教师对问卷和访谈进行了分析,所以在“金山教育即时通”中交流的已经不仅仅是现象,而且能触及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研究一堂诗歌教学时,负责调查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后利用三天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个班级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但主动探究意识薄弱,主动提问欠缺。在“金山教育即时通”碰头时,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他们把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回放,逐渐地发现问题之所在,即教师从自己角度设计的问题较多,对学生主动提问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样,无论上课教师,还是观课教师,对课堂的研究和认识就更加深入了。

在“金山教育即时通”上,导师和青年教师处于同一个平台,展示在视频会议上的有文字、数字、表格和录像,不但把他们12个人的距离拉近了,而且让他们的研讨针对性更强。而且,作为会议发起人,当王老师第一次按下视频会议“录像”按钮时,她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远程研讨的画面、文字、声音已经录了下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原本以为新的技术会增加难度,通过实践才明白,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恰好就在可操作性和便利性上。其实,现在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观念。经过几次尝试,他们尝到了甜头,三个小组常常开展这种交流。他们有了集中的话题,“金山教育即时通”一发消息,约个时间就可以开始研讨了。王老师还可把自己在上海市名师基地班的活动也传播给她的学员,让更高层次培训的辐射面更广。

“金山教育即时通”为导师带教活动提供了可靠、稳定、安全和便捷的服务,区域内的全体教师都能享有这样的服务。可以说,能上网的地方,就有它的服务。让师徒通过网络研修,助推新教师专业发展,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7.吃菌 菌是指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食用的种类,有蘑菇、香菇、木耳、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等,它们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有降血脂、降血压、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对高血压、新脑血管病、肝硬变、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并可健肌肤、益容颜、提高免疫力、增进智力、改善视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通过开发利用“金山教育即时通”网络平台,运用可视化的界面调动被带教师的眼、耳、嘴、身体等多种感官,建构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使被带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一对一”的低效带教模式,做到一人带教、多人同时受益,提高带教的群体效益和效率。

采集气体样品的同时,用数字温度计(Model 2455,Yokogawa,Japan)记录气温、箱温和土温,用直尺记录田面水层厚度,用 DMP-2数字式氧化还原电位计测定土壤Eh。每隔8~14天采集1次土样。土样用2 mol·L-1 KCl溶液浸提(土水质量比为1∶5),由 Skalar流动分析仪(Skalar,Netherlands)测定浸提液中NO3¯-N和NH4+-N浓度。水稻收获时,按试验小区分别收割、脱粒、晾晒、适当筛除秕粒后称重,计算水稻产量。

这种新型带教方式有力提升了导师带教的效度。一是便捷,以往参与研修活动,路途遥远,耗费时间,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此种方式可以坐在办公室进行教研,便利之处显而易见。二是直观,以往的评课,评到课堂的具体某一环节时,其他教师印象都不深刻。此种形式,可以把录像切到相应位置,再现当时鲜活的场景,激活参与教师的听课印象。三是详细,对上课教师而言,整个磨课、评课、反馈过程全程录制下来,给上课教师提供了非常详尽的素材,这种条件下的反思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对自己的成长更有帮助。把优质课堂和自己的课堂同时进行专项细化的“切片研究”,这是真正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让每名教师身后有一个强大的资源支撑,让每名教师都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是这个平台最大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利用“即时通”,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导师带教更有效、教师成长的过程更加优化,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利用“即时通”,将传统的带教模式与教学研修模式进行了创新,让导师的智慧更好地传递到每一位骨干教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实效性。当然,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师徒带教的新教师培养方式,条件限制、拥有技术的水平、设备资金等等,都对开展基于“即时通”的导师带教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它至少为我们培养优秀教师开辟了又一个有效路径。

[参 考 文 献]

[1] 黄广芳.教师教育视阈中的国外师徒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105-108.

[2] 焦中明,赖晓云.电子导师制:师徒带教是新教师培养的一种有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7-40.

[3] 即时通讯软件[EB/OL].[2018-07-10].http://baike.baidu.com/view/533307htm.

[4] 王石,杨俊瑜.基于即时通讯的“在线教研”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3):72-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