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广州玉 2019-12-07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作名篇,喜欢书法的朋友也常常以这首诗为内容创作。这里,人们喜欢的是《将进酒》的壮志豪情和李白的超然洒脱。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并经常写这首诗用来送朋友,我也很敬重李白,原来年轻善饮之时,也常常用李白和他的《将进酒》来劝酒和为自己的喝酒过量来开脱。

关于这首诗的美好意境和积极意义,已经被无数的文化人说滥了,我也没有更高的文化修养来标新立异。这篇文章,我想从《将进酒》背后折射的酒文化陋习,来说说其对现代生活的四点启示。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方圆居主人《将进酒》


《将进酒》是李白处于失意之时,与朋友聚会借酒浇愁之后作的一首诗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将进酒》意境

公元742年,李白在长安城担任唐玄宗的贴身秘书,过了大约两年的安逸舒适、风光炫耀的日子。之后,因为自己放荡不羁的性格,加之酒后不拘小节,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弄臣,于744年被唐玄宗无奈的逐出宫禁。唐玄宗在放还李白出长安时,还是很讲感情的,当时赐给了他不少金玉珍宝。这首诗里的“五花马、千金裘”估计就是那时唐玄宗赏赐给他的。

李白不在皇宫中做事后,立即成了无业游民,当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荣耀的和生活来源,他的内心是十分沮丧的,因为他原来就有酗酒习惯,这时更是借酒浇愁,天天醉饮。那期间,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也就是诗中的岑夫子)结伴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也就是诗中的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作客。这首诗就是他们三人一次聚会醉饮之后,李白即兴写下的千古名篇。

《将进酒》中的”将“是”请“的意思,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请您饮酒“之意,所以从题目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劝酒诗,里边描写的内容也是李白在元家反客为主,变着花样劝人喝酒的过程。在诗里,我们除了能够领略李白酒后的豪迈与洒脱以外,却也活脱脱看到了一个市井”酒鬼“的形象。但是用”酒鬼“这个名称来说李白就太亵渎这位诗仙了,我们不妨用”酒仙“来定义他老人家。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李白

那么,我们用世人的眼光来看,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折射出哪些酒文化的陋习呢?


借酒浇愁,无济于事

写《将进酒》之前,李白刚刚结束了在皇宫中朝夕陪伴唐玄宗左右风光的两年。

据考证,李白相貌英俊,高大魁梧,不仅能文,而且善于剑术,看来武艺也不凡。关于这一点,应该也不虚枉,要不是他有那么良好的身体素质,以他长期酗酒的事实,也不会活到61岁,况且他的死据说还不是正常死亡。也许正是李白这样优越的外表、气质及文采、武艺,也才能在他40多岁时还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陪伴左右、形影不离达2年之久。

李白40岁以前,基本在为找工作奔忙,期间他甚至不惜放下身价去讨好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当然野史上也有一些关于他们二人的流言,他也多次违背自己的人格原则为皇上写歌功颂德的赋文,终于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下被唐玄宗聘为供奉翰林,主要是陪侍皇帝左右随时为他作赋作诗,顺便再起草个诏书文件什么的,应该相当于现在的领导贴身秘书了。

还有一种说法,唐玄宗之所以重用李白还因为他懂胡文,也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字。因为那时的唐朝经常受到西方胡人的侵扰,不胜其烦,而胡人国家送来的国书只有李白能够看懂,也只有他能够写回书。

但这样一个规矩的场所的确不是性格放荡不羁的李白能够待的了的,李白不仅没有改变酗酒的恶习,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得罪了当朝权贵和皇帝近宠,终于还是被赶出了皇宫,又重回失业待业之路。

应该说,在唐玄宗身边做翰林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担任国家公职,他内心应该是很在意的。所以,当失去这份工作后,内心是郁闷的,便借酒浇愁,但却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落得四处漂泊的结局。李白尽管是酒中仙人,不能用世俗的酒鬼来看待他,但是李白终生多数情况下借酒浇愁、排解郁闷却是不争的事实。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放荡不羁的李白


酒后失态,忘乎所以

《将进酒》从头到尾活生生刻画了一个人从开始喝酒到醉酒失态、甚至失智的全过程。

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直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段,就像几个刚入席的朋友边聊天边喝酒,思维是清晰的,说话也很有条理。但随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的李白已经有些酒酣耳热了,说话也明显多起来,甚至有了越位失礼的举止。比如,这是在元丘生家里做客,他却已经开始反客为主,劝主人喝酒了。

当然,这时的李白肯定也已经激情飞扬,又有些忘乎所以了,不仅说话多起来,而且还即兴演唱,如果在现代的酒席上,他一定是拿着话筒唱卡拉OK不停止的那个人。他甚至以陈留王自比,夸海口要饮三百杯、喝一斗酒。

诗的最后两句,却完全勾画出李白醉酒的状态了。也许这时的元家主人觉得他已经喝醉了,便假托家里没有酒了,也许就真的是被李白喝光了,但李白却意犹未尽,连忙叫自己的儿子回家将皇帝赏赐的”五花马、千金裘“拿去换美酒,这就有些不计后果了。

这就完全是酒场中人醉酒失态的生动表现了。为了酒可以什么都不顾,这不是酒鬼,又是什么?但对于李白,却也只能用”酒仙“来赞誉他吧。

李白的这种酒后失态,忘乎所以还表现在他在宫中任翰林期间。据说,有一次胡人又派使者送来国书,但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翻译,这就十分有失大唐国威了,于是就找来李白翻译并起草回书。可这时的李白却又喝醉了,他便趁机借皇帝之力整治起杨国忠和高力士来,要求前者为他研墨、后者国其脱靴,这可是不小的人格侮辱。要知道,那杨国忠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哥哥、当朝的宰相,而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宠侍。尽管这两个人属于人人痛恨的奸臣,但李白这种醉酒失态的行为还是不合时宜的,当然他以后也就为自己这种图一时之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逼人喝酒,喝就喝死

李白对喝酒的认识是有些问题的,他认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应该不是他一时酒后失语,这可能就是他一直以来对喝酒的认识,甚至终生把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喝酒的指导思想。青年以后,他的一生都离不开酒,而且喝就喝足、喝就喝死。

他自己酒量可能的确很大,但陪他喝酒的朋友未必有那么大的酒量,比如写这首诗时他的两位酒友岑夫子和丹丘生。我们甚至可以在想像中还原当时的场面:两位朋友不胜酒量,连连推辞,但李白先生却不依不饶,一再要求他们”将进酒、杯莫停“,估计在他兴奋失态之时,甚至会离座出台来拿着朋友的酒杯往他们口里灌。要不,也就不会出现后边朋友都不敢往外拿酒的情况了。

喝酒,本来是一件雅事,是一件助兴的工具。但如果不喝就逼人喝,甚至喝出人命来,就是酒文化里的陋习了。也许,我在这里胡猜古人意,但这种延续至今的现象是丑陋的,不可取的。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醉酒失智,不计后果

李白的一生是酗酒的一生,据说他的绝大多数诗作都是在醉酒状态下写成的。我一直对这个说法存疑,即使李白酒量再大,文采再高,在完全醉酒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写出那么华美的诗作的。我觉得李白在作诗时应该还是处于微熏的状态,大脑皮层正处于最活跃的时候,只是作完诗以后难免更加兴奋而继续饮酒,直至酩酊,这倒是比较合理的过程。

李白的祖籍是甘肃天水,但他的童年生活地却是唐朝时期的巴西郡,也就是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所以,李白也自称为”青莲居士“。他的童年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环境,要不他不会受到那么良好的教育,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

青年时期的李白是不得意的,甚至在他41岁进入皇宫任翰林之前一直在忙着找工作,这也许是他常常酗酒发泄郁闷的原因。但李白的喝酒是不计后果的,可以想像以他的人品才貌、文采武艺,在那个时代里谋一份象样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但事实是却是李白的妻儿经常跟他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包括后来他离开皇宫,玄宗皇帝赐给他的金玉良马,肯定是价值连城,如果他不去拿着换成美酒过口瘾,留着养家过日子也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所有酗酒成性的人的共同品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格特征。

李白的酗酒也最终让他付出的惨重的代价,在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就不说了,据说他的几个儿子都因为他酗酒而弱智,起码没有一个成材的。而他本人,也最终死在了酒上。

关于李白的死,历史上有三种版本:一是说他因酒醉终于没有醒来,醉死了;二是病死;三是醉酒后发狂,奔入江水中捞月溺死。这三种情况中,第二种没有明说他是因酒得病,但可以想像,李白终生酗酒,又长期郁闷,估计他的肝脏是要出问题的,如果处在今天的环境下恐怕早就得上肝癌了。但我宁愿相信,李白是投江抱月而亡的,用这样极其浪漫的死法,倒也极符合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浪漫情怀。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李白投江捞月


【方圆居文化】结语:

1、酒是朋友相聚、合家共餐时的调味剂,用好了能够起到助兴、调情的作用,但用不好不会适得其反。切不可在郁闷之时借酒浇愁,那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加伤害身体,弄不好还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与朋友喝茶,运动等方式来消除烦恼,即使有知己共饮也不可过量,当适可而止有利;

2、人的酒量有大有小,自己善饮不等于别人也能喝,自己好酒,不等于别人也愿意狂饮,在场合上应该互相尊重,因人而宜,切不可强求别人饮酒,甚至用”不喝就看不起“等刺激性语言相激,那样一旦不适宜喝酒的人因喝酒出现问题,不仅会伤害朋友感情,弄不好还会负法律责任;

3、要把喝酒当作一种人生的享受,当作朋友之间增进感情的调节剂。所以,饮酒就要饮出酒文化,比如李白的喝酒作诗,这就是很文雅的酒文化。万事有度,喝酒更是这样,只要喝的得当、喝的适度,酒一定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享受的。

4、我们现在读《将进酒》一定要从中学习李白的豪迈和潇洒,学习他酒后赋诗的文化品味,切不可只拿他的喝酒作风和习气说事,作为效仿的榜样,那样就变成”东施效颦“,差之万里了。

《将进酒》背后的酒文化陋习,对现代人的4点启示值得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