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章——18李端《听筝》

 乐水无涯 2019-12-07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一首诗赢得美人归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约公元743~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发动叛乱,召集诸蕃兵马15万人,杀入中原。叛军在短短两个月内便攻陷了东都洛阳,朝廷形势十分危急。为避灾祸,唐玄宗一路西行,并升时任朔方(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右兵马使的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令其率兵东讨叛军。最终,唐室能起死回生,郭子仪功不可没。

    皇帝自然对郭家优待恩宠,唐代宗特地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郭驸马名郭暧,是唐朝中期功臣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他历任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副元帅(正元帅是皇子)等职,爵封汝阳郡王,宠耀盛绝一时。谈及郭暧自然与李端有着莫大的关系。

青春都尉最风流,

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

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

路人遥指凤凰楼。

        这首诗就是李端所做,名为《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其一)》。

    话说在郭驸马和升平公主在婚宴上,得皇帝赐婚,郭暧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李端平日也为郭暧近臣,便安排李端作诗,于是就有了这首《赠郭驸马》。该诗虽然只是应景之作,并无真情实感,但通过描写“金距斗鸡”、宫前“玉鞭骑马”的情形,把郭暧备受荣宠、春风得意的神态塑造得十分生动。而“杨柳陌”、“凤凰楼”(暗用吹箫引凤典故),不仅气派十足,更体现了李端过人的才气和身后的文学功力。

    李端当场吟诵,宾客赞赏不已,郭暧自然喜不自胜,心中暗暗得意,李端也算为自己长了面子。但是,当时在场的一干人等也决不是吃素的,特别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钱起微微撇嘴,很是不服气,心中暗想这一定是李端早有准备。于是,站起身来,说道:“正己兄当真才气不俗,这样,为祝驸马爷和公主新婚,也为在座宾朋祝酒,可否请正己兄以我的姓——'钱’字为韵脚,再做一首看看。”

    郭暧略有不快,知是文人相轻,来拆台了。但是,李端却哈哈大笑,满口应承下来。只见李端起身踱步,须臾之间,就又吟出一首七律:

方塘似镜草芊芊,

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

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

原脱长裾学少年。

        此诗以“钱”作韵脚,最后那句“原脱长裾学少年”,意思是愿意为郭暧鞍前马后地效劳,有些屈身奉迎的意思,当然很给郭暧长面子。短短的时间就能吟出这样一首七律来,钱起自叹不如。公主和郭暧大喜,赏了不少金帛。

    言归正传,李端是如何赢得美人归的,开篇的那首诗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一次,郭暧宴请群朋,自然少不了李端陪座。宴会之时,有一个叫镜儿的侍女出来待客,此女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在郭府日久,自然认得。这个镜儿看李端风流潇洒,也是欢喜,二人一来二去也被郭暧瞧出些端倪。郭暧早有成全之意,说:“李生能以弹筝为题,赋诗娱客,吾当不惜此女。”李端先是一愣,随即吟道: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周瑜是三国时风雅儒将,精通音律。据说他堂下奏乐,如曲有误,一定会回头看看。因此,俗语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从艺术性上说,这首《听筝》确实比《赠郭驸马》等诗更出色,可能也是李端的真情实感,日夜难昧,精雕细琢之作。郭暧听了,十分赞赏,当场就将镜儿许配给了李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