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苏州留园,盛家祠堂,早已经破败不堪,完全不复其全盛时期的富丽之势,此间住着一个老头,时年66岁,他即将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 今天我们无法得知其死前是否有过后悔,却可以想象出他临死前的凄惨景象,估计他爷爷、他父亲,都想象不到自己的后代终有一天会沦落至此。 晚清一代富商,著名实业家,也是朝廷从一品大员的盛宣怀,其子盛恩颐,在自家祠堂门口,活活饿死! 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富不过三代。 此言不虚,警醒世人! 那么,盛恩颐,这个含着金钥匙出身,曾经身家富可敌国的盛家老四,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呢? 一、不是老大的盛家“长子”如果说把人生比作一场长跑,那么盛恩颐无疑是个超级幸运儿,因为人家一出生,就站在了终点。 那可不是一般的终点,而是晚清时代中国首富的终点。 他的老爸,盛宣怀,绝对是当年的“马云”爸爸,自胡雪岩倒台之后,在中国敢称首富的,无出其右。 更重要的是,与胡雪岩发家所依靠的钱庄、生丝等传统生意相比,盛老板干的可都是当时的“朝阳产业”:轮船运输、电报、煤矿、钢铁等。其创办的近代实业,深深影响了晚清时代的中国,当然,盛老板也在这些开先河的产业里赚得盆满钵满。 1916年,盛宣怀去世,第二年,盛氏家族成立了财产清理处。 重点来了!经过两年多的清理,才查明盛宣怀名下所有股票、房屋、证券等资产折合白银约1349万两,这还不包括各种金银珠宝、文物古董、名人字画等。 其实,要说分家产,本来盛恩颐排名盛家老四,可他的三个哥哥都早逝,所以他就自然成了盛家人眼里的“长子”,自然,各种宠爱加于一身,盛宣怀也在临终前把他最喜欢的祖产-苏州的留园,传给了盛恩颐。 另外,还把诸多肥差要务传给了他,包括汉冶萍公司的总经理职位。 要知道,那可是晚清最大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 可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又有什么用呢? 二、名校镀金,名企锻炼,名媛为妻,就是栽培之道吗?你要说老宣没有栽培盛恩颐,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盛宣怀早就为他指好了路。 学生时代,送盛恩颐去欧美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主要是开眼界,学习西洋科技,为以后接班打下基础。 回国后,又先后把一些要职让其担任,包括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等。 还办了一件大事,娶妻,中国自古有门当户对的传统,官宦富商,更是如此。 老宣看上的儿媳妇是谁呢?山东巡抚孙宝琦之女。后来孙还当上了民国第四任总理,可以说是盛恩颐背后实力相当强劲的老丈人了。 这些名校、名企、名妻的履历,搁在一般人可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在富家子弟眼里这些又算得上什么呢? 呆在办公室里枯燥地算账,哪比得上十里洋场的风流快活? 只是,可惜了老爹的一番苦心,奈何烂泥扶不上墙。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子不教,父之过”,你以为给他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最顺的发展道路,但没有经历过风雨,不知道生活之艰,不了解人性之复杂,又怎会珍惜国外求学的时光,怎会热爱钻营企业管理之术。 所以,这些徒有其表的栽培之道,不过是粉饰门面的花架子罢了,最终培养出来的结果是,上海滩最著名的“花花公子”。 三、嗜赌成性:创纪录地输掉上海滩一百多幢房子盛恩颐的“手阔”在上海滩是出了名的。 他买了上海进口的第一部奔驰轿车,为了突显自己的身份,还把车表面镀上银,然后刻上自己名字。他的车牌也很有意思,因为排行老四,所以车牌一律都是4,这样,别人看到车牌,就知道是盛家老四来了。 盛恩颐还爱娶姨太太,并且给每个人都配上花园洋房和进口轿车,外加一群男仆女佣。 最牛气的时候,他在跑马场养了75匹马。 但这些挥霍,和赌博相比,那就不值一提了。 盛恩颐曾经创下上海滩的赌场纪录,一夜之间把北京路黄河路一带、有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整个儿输给了浙江总督卢永祥的儿子。如果这些房子地皮今天还在,你想想它能值多少钱。 不过,再多的家产也架不住这样的挥霍。 到抗战胜利前夕,他所分到的财产就基本上挥霍一空了,只剩下一些地和房产。 问题是,持续多年的战乱使得房子地产不好卖,所以也变不出现来。 到了1950年代,因为国家要实行土地国有政策,一切私人占有的土地,必须交纳高额地价税。 盛恩颐剩余的一些地产,因为交不起地税,最后都折算成地价划到了公家的房产簿上,只剩下苏州留园门口的几间盛家祠堂的老房子没收。 而这四间祠堂,也就成为盛老四最后时光的栖身之处。 至于为什么这几间没有被收,是因为办差的公干人员说了:“收了人家房子,不能收人家的祖宗呀!” 可以说,盛老四完全是咎由自取,把一手好牌,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问题是,这究竟怪他自己,还是怪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