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高坪都京镇丝二厂厂区 看见厂区内的银杏已变黄了 许多南充市民纷纷来到这里 拍照留念 想要留住这晚秋最美的瞬间 满地翻黄银杏叶 ■ ■■■■ 一笑真怀银杏谈 ![]()
![]() ![]() ![]() 丝绸银杏秋意浓 织绸三车间 从这道门进去 只听见轰鸣的机器声震耳欲聋 一台台机器正在织绸 ![]() ![]() 织绸车间 ![]() ![]() 六合往事知多少 这个洗手台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记忆 丝妹儿亭亭玉立 ![]() ![]() ![]() 都京镇的二三事 正午时分 厂区内的工人已开始拿着碗筷前往食堂打饭 ![]() ![]() ![]() 游客还在相互拍照 园里依然有工人忙碌的身影 ![]() 趁现在秋意正浓 周末赶紧去打卡 不然错过就只有等到明年了 忘了告诉你 厂区内停车费还是一如往常 5元/车 ![]() 1912年,西充县占山场富商傅骏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首开南充采用机器进行缫丝织绸生产的先河。 1914年,张澜先生在今天顺庆区南门坝创办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 1915年,南充缫制的蚕丝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等奖;1924年,丝厂缫制的‘金鹿牌’生丝获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17年,张澜先生和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六合丝厂,并于1929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 1921年,由南充县商人常俊民创办的合记丝厂收购兴隆丝厂后更名为同德丝厂。1928年,丝厂购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首次用蒸汽煮茧缫丝和点灯照明。 1931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上海丝价猛跌,南充境内各丝厂歇业,为了共渡难关,六合丝厂和同德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大缫丝厂。 1936年5月,四川省政府将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官商合办,同六合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 到1941年,四川蚕桑业出现转机,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招收工人、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海外精通蚕桑业的人才,并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 到了1978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在9000万元左右,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 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当时丝二厂的职工最多时上万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 当时,南充市农业收入一半来自栽桑养蚕,4个城里人就有2个人吃丝绸饭,南充工业的半壁江山当属丝绸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