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萦牛河梁

 天宇楼33 2019-12-08

——一个收藏家的旅程笔记

陈逸民 陈莺

牛河梁,一座低矮的山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即使在朝阳地区,普通的老百姓对这座在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东北地区毫不起眼的小山丘,根本记不住它的存在。

但它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因为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梁,发现了玉猪龙、玉马蹄形器、玉壁、双猪首三孔玉器、玉鸟、玉壁和玉勾云形器、玉兽面佩饰等等红山文化特有的玉器,更为惊人的是,发现了女神庙,发现了陶制的女神头像(图1)。

1 女神的发现

这个发现,影响波及大洋彼岸,美国的苏拉米·莫莱在《破译圣经》一书中说到红山文化时这样写道:“曾发现了一个象一座小山那样大的祭坛,一共有三层,在这个类似阶梯型金字塔的祭坛平顶上,竟然出土了1000多个炼铜用的坩埚,这显然与古代中国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有关。此外,无论是从关于女娲炼的神话传说来看,还是从关于女娲的考古发现来看,它们都是述说着女人们是人类真正创造者。”我们十分感谢苏拉米·莫莱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崇敬,我们也十分佩服他对中国文化居然如此精通,他把红山文化和女娲补天的传说联系起来研究,的确使人耳目一新,这和我国一些学者把红山文化和黄帝的传说联系起来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苏拉米·莫莱先生有一点是说得十分正确,红山文化的确是“述说着女人们是人类真正创造者。”我们在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女神头像和女神像,发现了祭祀用的祭坛,这些发现使人类对母系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有的专家把她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母,而祭坛的出现也说明了红山文化时期,宗教正处于萌芽状态。

红山文化女神庙的发掘,向世人证实,早在5000多年前,在红山文化时期,我们就有了宗教崇拜,有了国家的雏形,有了可以称之为红山古国的早期文明。谢天谢地,新生而又年青的共和国,终于以自己的力量,让古老的文明在手中承继。中国的学者,不必像研究敦煌文化一样,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图书馆去研究、探索红山文化的奥秘。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阅读红山文化的历史,逐步读懂红山文化的历史。

2 通往牛河梁之路

面对这样伟大的存在,再快的车速也不能满足我们急切奔赴牛河梁的渴望。通往牛河梁之路,是一条寻梦之路追梦之路(图2)。

在荒山野岭中出现的平坦大道,显然已经整修,路边的石块,似乎并非自然散落,而是有意为之。这一路的石块(图3、4、5、6),是我们牛河梁之行见到的最为常见的风景,它们尽管默默无言,静静地候在路边,有的似乎漫不经心地稀稀拉拉地伫立,有的也许刻意恭候而整整齐齐地排列。

3 散落的石块

4 路边排列的石块

5 有规律的石块

6 远眺石块

它们犹如无言的字母,在默默地等待能够翻开它们所记载的历史篇章的读者,它们犹如无声的音符,在静静等待能够听懂它们所颂唱的古老乐章的知音。它们在等候,它们在盼望,它们有一肚子的心事需要倾诉,需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陈年芝麻竹筒子倒豆一般向寻找它们理解它们读懂它们的人类倾诉!

它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981年,为了寻找更多玉器的出土地点,考古学家确定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从而发现了积石冢。在该墓中。牛河梁遗址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一些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使得长期以来一些流传于世的玉器得到认同,也使这些玉器的功能和作用的认定,有了比较可靠的依据。根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报告,学者们写出了许多研究文章,使得人们对东北大地上的这一史前文明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7 到了牛河梁

当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红山文化的发现,当这个发现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红山文化发烧友心中的“麦加”(图7)。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正静静地守候在史前留下的石块旁边,这是一片荒山野岭,石碑知道,它不会寂寞,它一定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朝圣者,一批又一批释读者,它的身旁,是无言的篇章是无声的历史,再没有比这些石块以及它的排列方式,和它身下的陶器玉器,更能告诉现代人类遥远年代的古老传说和模糊记忆。

到这里是兴奋的!

车远远停在路旁(图8),我们不能让现代车辆的汽油味弥盖这里清新的回忆,我们更不能让汽车的咆哮声压住地下轻轻的细语,这是一片神圣土地,围着这里,围着这些石块,轻轻地漫步细细地观察,这是每一个到此朝拜的芸芸众生,最起码的虔诚。

8 近看石块

这是一本无言天书!

地上的石块(图9、10、11、12、13),究竟是早期人类有意放置在这里,还是大自然的无心杰作?它的堆放,究竟是杂乱无序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石块是否留下人工痕迹?这些痕迹为何还能保留至今?这些堆放整齐的石条,是早期人类刻意为之还是现代顽童无意戏之?这一个又一个谜,会让所有到过牛河梁的爱好者心中荡起波涛。

9 有意为之

10 无序还是规律

11 人工痕迹

12 人工加工痕迹

13 堆放整齐

终于见到了“积石冢”(图14、15、16)。

这种在平地上堆石为冢的丧葬方式,完全不同于常见的挖地深埋的入土方案,不同的丧葬,是否意味着不同的仪式和习俗?

14 积石冢

15 积石冢

16 积石冢

这些埋藏于牛河梁山顶之上的积石冢,1983年起开始发掘。石冢的几何形状往往是方形或圆形,一般长宽约在20米左右。常以数座墓组成一个墓群,如牛河梁第二地点就有东西向一行排列的4座冢墓。所以考古报告中常常以一号冢二号冢等等来命名。

积石冢外,往往有长方形或圆形的石墙围绕,有的在石墙内侧埋藏着一排红陶彩绘筒形器。冢内是用石板和石块砌成的大型石棺。

最惊人的是在积石冢内发现了玉器,如玉猪龙、马蹄形器、勾云形器、玉龟、玉鹰、玉璧、玉环、棒形器等;有的死者胸前放置玉猪龙,手中握有玉龟。积石冢的规模和随葬品的丰富,说明墓主不是酋长就是巫师,他们的社会地位应该高于部落的一般成员之上。有的墓在侧旁有成行排列的小型墓,随葬品也以玉器为主,但数量较少,一般为二、三件,也有的四、五件。

我们当然不能看到这些出土的玉器,它们在博物馆的橱窗内被精心保护,但是这些积石冢本身就是一个奇迹。5000年年来,在每年二次每次半年的大风中。它们居然还留下冢的基本形状,可以让人膜拜让人思索。

探讨这些出土玉器的论文已经汗牛充栋,多少学者靠它们评上博士或教授,如果红山文化的先民地下有知,一定会惊叹现代学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而积石冢陶器的研究也大有人在,关于那种无底的红陶彩绘筒形器,也有学人做过探讨,有的学者大胆地推测,这是一种陶制的琮,用以通天用以和上天沟通。可能因为红山文化没有或者很少发现玉琮,可能这种围绕积石冢的陶制筒形器成为冢的围栏,保护的是一种外人不得侵入的家园,一种独特意义的能和上天通话的区域,把它们说成和天沟通的圣器,好像还是说得过去。

17 牛河梁顶

18 牛河梁顶地势阔广

19 牛河梁顶

终于在牛河梁顶徘徊,宽广的地势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图17、18、19)。不得不佩服红山先民的智慧,这种不高的山梁,宽广而又平整的山顶,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居所,一个十分理想的圣境。在这里,可以安营扎寨可以埋锅煮饭,可以迎着朝阳送走明月,可以在朗朗青天下呼唤神灵,可以在月黑风高时扬弓搭箭,可以祭拜天地崇敬祖先!以上天、圣灵、图腾和祖宗的名义完成一切崇高或者肮脏的事业!

20 女神庙遗址

21 女神庙上留影

22 遗址

十多年前的牛河梁顶,遗址的保护还是简陋的!因为这种简陋,能让我们自由地攀登自由地散步自由地拍摄,这种简易棚,要保护的是牛河梁考古遗址的发掘坑(图20、21、22),恐怕不易长久。在良渚文化已经申遗成功的催促下,听说那里已经建成了比较现代化的保护措施,但愿这种保护,保护的是考古成果保护的是红山先民的精心建筑,保护的是这里的原始风貌,是一个能够吸引更多爱好者和一般群众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场所。

23 考古队长

和考古队长见面是令人兴奋的!对于这些长年累月在荒山野岭中爬梳寻觅的考古队员们,所有的爱好者都有一颗崇敬的心静,更何况我们中间也有一个考古文博的硕士。他们是能够穿越时空的学人,他们犹如现代人类派向石器时期的遣学使,认认真真地还原着他们能够理解的5000年前人类的生活,狩猎和生死,战争和祭拜。他们能够向红山先民学到什么知识呢?没有他们的辛苦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也许迄今还不能看到不能理解红山文化的玉器、陶器以及这些精心构筑的积石冢。

他们是严谨的,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发掘的往往是不存在的。这种思维也许会形成某种偏见,束缚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当时,个别的考古工作人员对红山文化出现玉人形器是排斥的,在考古没有发掘出来之前,这种严谨也许是必要的。但就是在牛河梁,在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了一件玉人时,考古人员立刻对这件珍宝作了充分的研究,一篇又一篇考古论文刊登在一本又一本文博类杂志上,中国的吃瓜群体终于相信了红山文化时期已经能够制作玉人,已经有了人偶崇拜!

24 北大考古硕士在考古工作站留念

在这毫不起眼的平房前留住身影,它记述了考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记述了红山文化发现的艰辛,当小车向牛河梁告别时,古老的石块还是那么肃穆那么整齐那么渴望。

25 再见牛河梁

我们不是学者,我们是旅行者,或者说是牛河梁的匆匆过客,当然是有心的过客。

我们很想知道牛河梁的积石冢更多的隐秘,更想知道红山先民的煌煌史册。红山陶器、红山玉器,可以毫无愧色地称为国之瑰宝!它们将以自己丰富多彩的造型,把物化的形态中隐含的早期文明的历史,让学者们从中解读出宗教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神话学的奥秘,甚至读出5000年前东北亚地区自然风貌的历史。

东北大地上的红山文化,它的造物,对应着养育自己的白山黑水。玉鹰和玉猪、玉凤和玉龙、玉冠和玉人,瓦沟纹和凸弦纹,埋藏数千年而光华艳丽的玉色,是那么强健、勇猛、简练和直白,东北大地的环境,养育着红山文化这样的造物。

牛河梁的追梦之旅,让我们和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之地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但是,更多的迷惑依然萦绕在心头。玉马蹄形器是玉冠还是束发器?玉猪龙是胚胎的造型还是部落的图腾?玉戈是兵器还是信符?玉鹰是佩饰还是标志?最让红山文化爱好者迷惑的问题,红山玉器是否真的只有300件,尽管很少有人相信这句鬼话,但实地考察中没有实物支撑来推翻这个结论,大家还是不能抹去心中的雾霾。十多年后,公安人员破获了一件红山大案,将近千件的红山玉器震撼了文物界,这件大案的办理,不但沉重打击了文物盗掘贩卖等文物犯罪活动,更为我国新石器时期红山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研究实物,其器型之多数量之惊人,让红山文化的玉器只有300件的主观臆断不攻而破!

离开牛河梁,但不会离不开红山文化!红山先民的辉煌,如皓月如艳阳,在中国上古史中、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辉煌!

红山文化的追梦之旅,还将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