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钱首相小泉 2019-12-08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瓷业,以及突出的贡献,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成化 青花萱草纹宫盌成交价:51.461.366人民币

明代江西省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正式开设的官窑——“御窑厂”、“厂官窑”烧制御用器外,民窑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局面。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才逐渐流行起来。青花瓷器在元代只是凤毛麟角,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才推广开来并臻于完美。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纹执壶成交价:25.438.000人民币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根据彼此间的相近关系和不同风貌,又可将这三个时期祥画为六个单元:

早期:㈠洪武、建文;㈡永乐、洪熙、宣德;

中期:㈢正统、景泰、天顺;㈣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㈤嘉靖、隆庆、万历;㈥泰昌、天启、崇祯(包括南明的弘光、永历和洪化)。

整个明代,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二百七十六年(南明除外)。到目前为止,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未发现写有皇帝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外,其他各期均有署年号款的遗存实物。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成交价:132.437.520人民币

明代各个时期的瓷器,其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既有称为“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征:

⒈造型

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古朴,造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⒉胎体

琢器与圆器的胎体一般都较清代的厚重。永乐、宣德的器裹很规矩,俗称“净裹”;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横向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的现象,俗称“黄溢”;其胎质虽不及清代康熙时的细腻、坚硬,但也坚致缜密。

⒊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器中,除宣德、成化、弘治、正德的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此外,釉面大多匀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另论);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又因釉质凝厚,偶见缩釉裂斑。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景泰 景泰蓝多穆壶成交价:3.696.000人民币

⒋纹饰

深受当时的画风影响,多为寓意,即无工笔画之板滞,又无图案画之拘谨。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酣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所画龙纹状多凶猛,一般为比目眼,猪形嘴,怒发前冲,爪部圑成圆形,有三、四、五爪不等,犀利而苍劲;有腾空、行走、飞舞、翘首、回望等多种形象,大有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之气概。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与前期不可同日而语。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因明代崇尚火德,故在龙、狮的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此外,含宗教内容的纹饰较为流行。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凸出。

⒌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细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成化器底则呈糊米状。明代早期和晚期的民窑圆器足底,常有塌底、粘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了末期更为严重。器足形状有:直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高足、平底高足,等等。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万历 青花五彩婴戏纹大缸成交价:19.000.000人民币

⒍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吉祥款、私家人名款,等等。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款以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且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竖款、环形款和十字形款。一般格式为“大明××年制”;宣德、成化、正德、嘉靖时亦有少数写“造”字款识;隆庆官窑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民窑款识多随意书写,草率不规。款字外有的加双栏圈或双方框。书写位置一般于器足底面,也有的在器裹心、口沿、足边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漂浮感。

明代瓷器概况大全(1368-1643)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成交价:4.025.000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