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读过最具有江湖意境的诗句是什么?

 涛涛hc6nrw4ml4 2019-12-08

《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一篇类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荆轲刺秦”大多数人耳熟能详。

我读过的最有江湖意境的诗句,当属东晋陶渊明据此所写的诗歌《咏荆轲》,全诗如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每读此诗,都让我充满慷慨悲歌之感。何以钟情此诗至此,源于荆轲其人其事,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文字,陶渊明慷慨激昂的诗歌。而且我深深以为,陶渊明版的诗歌《咏荆轲》,就是缩写版的“荆轲列传”,二者相映成辉,引人入胜。

荆轲其人其事,据司马迁记载:“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因此他被燕太子丹选中“刺秦”就不奇怪了。“刺秦”能行,虽非荆轲一人之功,但若无荆轲带头,必无此段历史。

司马迁既是超级历史学家,也是超级文学家。用读小说的方法读《史记》,是人生一大快事。和许多朋友一样,我最喜欢司马迁《荆轲列传》中的文字,当属“易水河边,众人送荆轲自燕赴秦”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多么悲愤填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文字啊!陶渊明《咏荆轲》从第七句开始,到二十句结束,用十四句精彩的诗句描写了此情此景,同样雄浑壮烈!

“刺秦”不能成功,如陶渊明诗中所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荆轲的剑术一般,司马迁文中也有记载,他借一人之口说“(荆轲)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叶嘉莹先生说“司马迁是个了不起的人,尤其了不起的是他不止历史写的好,他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感情,有他的见解,有他的魅力,所以他要给刺客列传”。

陶渊明诗中最后一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荆轲刺秦虽然不成功,但我们千年以后读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仍然为之奋勇感动,也为陶渊明的《咏荆轲》感怀!正如清朝诗人龚自珍说的,“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