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偶读了已过世的复旦年轻女教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一书,读到某些章节让我很心痛,之后思考了很多。考虑自己在还能把握短暂的明天之时,应如何调整对生活的态度,让人生在有限之年完成有意义这个目标。 书中有些话,至今想来记忆犹新:“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以后熬夜之前多想想这段话。”“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的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的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我也是愿意的。”“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复旦女教授于娟刚刚迈入人生的黄金期,而立之年,有个活泼的儿子,完美的家庭,却在不幸经受了乳腺癌一年多病痛的折磨之后撒手而去。在病床上,她写下了很多人生感悟,这些泣血的文字让众多读者看的泪流满面。于娟女士用真实的例子让人们感悟生活,珍爱生命。 首先就是对生活作息的思考。她的许多话都会让我联系到自己不规律的生活,而暗下决心好好调整作息,爱惜身体。随着业余生活的逐渐丰富,晚睡对每个青年来说都不陌生。看场电影,唱歌,逛街,或者干脆什么也没做,也要待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才睡。熬夜使身体疲惫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还让意志力逐渐消沉。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遵循“阴阳”交际的天象规律可以使身体机能最高效率的“工作”。《黄帝内经》更是指出夜晚十一点后身体内器官开始运作,熬夜会加重器官的负担,影响健康。大概很少有工作非要靠熬夜来完成,所以保证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是维持健康的开始。 其次,人生百年之中,究竟什么东西是应该最为重视和努力做好的?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尽相同吧。但看到于娟的经历,她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向上天祈求可以看着父母,看着孩子的身影,内心禁不住波涛汹涌。亲情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便感受到的情感,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他有一个愿意把他带到世上来的妈妈。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发生时才意识到人生缺失了很多。在拥有的时候就“善待”亲情吧,让人生不失去最应该有的努力。 最后,人应该设置一个怎样的人生目标,是很重要的问题。常有人感慨世俗的功利,待自己有了能力也一头扎入“功利”的深水里悠然自在。奋斗一世,到老了看破“名利场”又劝诫世人警醒的例子不胜枚举。聪明的人将人生看作实现自己兴趣,造福大众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工作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活着,健康的活着。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更爱家人,努力的积极向上。这是此生最应该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