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阴少阴证虚劳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08
    范中林医案

      李某,女,48岁。患头痛、眩晕约10年。1971年3月逐渐加重,经常昏倒,头晕如天旋地转,头项及四肢僵直,俯仰屈伸不利,身觉麻木,一年中有半载卧床不起。西安某军医院诊为“脑血管硬化”及“梅尼埃综合征”。1974年11月就诊:卧床不起,神志不清,(?怀疑)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头剧痛频繁,自觉似铁箍紧束昏眩甚则如天地旋游(卫评:这都什么词?不过原文如此)头项强硬,手足厥冷全身水肿,不欲食,只略进少许流质。两手麻木,感觉迟钝,小便短少,大便先秘后溏。经期紊乱,每月3~4次,色黯黑,血块甚多。面色苍白,眼胞双颊水肿,眼圈乌黑,舌质暗淡,苔白滑浊腻,脉微细。此证属太少二阴脾肾阳虚日甚,已成虚劳。法宜调阴阳,利气化,逐水饮,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10克,生姜60克,甘草30克,大枣30克,麻黄10克,细辛6克,附子60克(久煎),3剂。
      二诊:神志渐清,头剧痛减,可半卧于床,原方再服8剂。
      三诊:身肿、手麻稍有好转,神志已清;仍头痛眩晕,肢体尚觉沉重,稍动则气喘心累。苔腻稍减,病有转机,惟阳气虚弱,阴寒凝滞已深。方药虽对证,力嫌不足,原方附子加重至120克;另加炮姜、干姜各60克,以增强温经散寒,祛脏腑痼冷之效。连进10剂,头痛、眩晕著减,可起床稍事活动。原方附子减至60克,去干姜、生姜,再服10剂。
      四诊:头痛止,轻度眩晕。活动稍久,略有心悸气喘。水肿已不明显,头项及四肢强直感消失,四肢渐温,食纳增加,诸证显著好转。但痼疾日久,脾肾阳虚已甚,须进而温中健脾,扶阳补肾,兼顾阴阳,拟理中汤加味缓服:
      党参30克,干姜30克,炒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炙附子60克(久煎),茯苓2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20克,鹿角胶30克(烊),龟甲胶30克(烊),肉桂12克(研末冲服)。
      服上方月余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