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写长江,杜甫用一首七律打败了李白的一首七绝

 江山携手 2019-12-08
诗词,仿佛浮在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合上书卷,也会在你内心洒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诗词,仿佛一方小轩窗,窗里的人对镜贴花黄,窗外的人早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词,仿佛一株雨后芭蕉,忧愁的雨滴滑落在黄昏,叹息声,隔窗点滴到天明。
唐代,是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学水平。在那个时期,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五万余首诗歌(《全唐诗》收录诗歌五万余首)。在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无疑是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白和杜甫写长江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送别诗之一。诗人寓情于景,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繁华之地——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友人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东流。
诗作以绚丽多彩的烟花春色和浩荡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十分符合李白诗作的特点。
727年,当时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时年二十七岁。到了湖北安陆后,诗人在安陆住了十年,在此期间,诗人遇到了好友孟浩然,当时的孟浩然才名远播,李白也不遑多让,二位才子相遇,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遂结成忘年之交(孟浩然年长李白十二岁)。
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能得到李白写诗相送的诗人不多,在盛唐诗人中,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几乎是最多的,如《赠孟浩然》、《淮海对雪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等,由此可见,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和深厚的友情。
  •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当时杜甫已五十六岁,杜甫的生活状况十分惨淡。有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眺望,百感交集。望中所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和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关于这首诗,相信诗词爱好者并不陌生,这首诗历来颇受赞赏。清高宗说:“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 张世炜说:“四句如千军万马,冲坚破锐,又如飘风骤雨,折旆翻盆。合州极爱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势”; 杨伦说:“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更是给予了至高评价说:“此诗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全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说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李白虽贵为“诗仙”,但作为“诗圣”的杜甫也不遑多让,在写长江这一点上,李白以长江水寓离别情,杜甫以长江水寓漂泊忧,二者相较,杜甫的更为打动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