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和“庙”的区别及典故!

 翠竹明月 2019-12-08

很多朋友不太清楚佛教一些场所的称呼,搞不清楚寺、庙、庵、观、祠这些地方的区别,在此一并简单的说说。

“寺”是古代对衙门的称呼。“寺,治也,官舍也”,是朝中官员理事之处。

“寺”和“庙”的区别及典故!

比如审案的大理寺,监察的兰台寺,管祭祀音乐的太常寺,管接待的鸿胪寺,这些寺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衙门。

寺和佛教产生联系缘自东汉明帝时期。

据史实记载:“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汉朝是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的时期,当时中国宗教还是道教为主。

所以西域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按外国使节的待遇住在官方的国宾馆——鸿胪寺里。

后来在鸿胪寺的基础上改建了一座佛教的禅院,就以寺为名。

“寺”和“庙”的区别及典故!

因为是僧人带着白马驮经住过的地方,就以白马加上原来的鸿胪寺,新建的佛教禅院取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寺,影响很大。

之后随着佛教的传播,再建的佛教禅院都以“寺”为名。“寺”这个字,翻译成梵语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人们住的园林”。

汉朝之后,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大发展,政府对一些部门也改用了称呼,不再用“寺”代指衙门了。

所以“寺”这个字成为僧人专用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了无数的佛教徒参禅之所,全都以“寺”称之。

“庙”开始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地方。

“寺”和“庙”的区别及典故!

也是从汉代起,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有所加深,各地为土地神建祭祀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与当时人们祭祀祖先的神社混在一起,所以这些神社就渐渐被民间称为“土地庙”。

“庙”不仅仅是祭祀祖先,而且也祭祀中华文化中的圣人和传说中的神仙。

比如有“孔庙”、“关庙”、“岳庙”,还有“龙王庙”、“二郎庙”等等。

“祠”是纪念一些受到皇封的大臣或者名人而建的纪念堂,比如“武侯祠”;后来发展成祭祀宗族祖先。

“祠”和“庙”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供奉自己祖先的多称“祠”或者“祠堂”,也有少数称为“家庙”。

“观”一开始是观星用的。

因为古代观星的多以道士为多,特别是汉元帝时道教出了个观星大师汪仲都,汉元帝赐他建观星的场,并命名为“昆明观”。

“寺”和“庙”的区别及典故!

为了感谢皇帝恩典,同时纪念汪仲都,后来的道家弟子都把自己居住和修练的场所称为“观”。

“庵”原指草房。

由于佛教传入后,女子信教的也多了起来,她们不能和僧人合住,故而建造了专供女子修行的场所。

这些场所往往比僧人的简陋,所以以草房之意的“庵”来命名。

这就是寺、庙、观、祠和庵的来历。

来源: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