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地气变化对人之生死的决定作用

 秦皮 2020-03-02


作者:秦皮

编辑:天地阴阳(ID:yinyangtiandi)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浓,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

气从一开始化生,到散于万物之中,广布而使得万物茂盛,最终功成身退,这一气散布,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为何五味,五谷之间会有差异呢?五谷成熟的时间不同,五味的浓薄也各有所以,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而地不长也。

原因就是受地气制衡,即在泉之气的制衡。在泉之气之变化不同,万物盛衰则各有所异。万物之生长化收藏,皆因地气,物生于地,必然与所属的时令的地气相应。所以,地气的多少,决定了万物的成熟时间以及气味之间的差异。即,我们常说的地理环境因素。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

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影响万物生化的因素,就是在泉之气的变化。

巳亥之年,少阳相火在泉。火在大地之中,则寒毒不生,所谓的毒,就是五行之气亢极而产生的,寒毒就是寒气亢极,而火在地中,寒气不亢。火克金,金主收敛。而辛味主发散,所以金被火克,则辛味盛。少阳之上,厥阴主之,火在下而木在上,下苦上酸,是为治岁之气。苦属火,丹为火色,是地气所化。而酸属木,苍为木色,为天气所生。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子午之年,阳明燥金在泉。燥在大地之中,所以湿毒之物无根而不生。金克木,木主生发,如果生发不及,则生酸,故酸味应之。燥胜湿,燥气行于地中,则地上湿气盛。阳明之上,少阴主之,金下火上,对应的味是辛苦,对应谷为丹素之色。辛味属金,素色也属金,地气所化;苦味属火,丹色也属火,天气所生。同时还有一个甘味出现,就是因为甘味是调和金火之间的味。甘属土,是火之子,金之母,所以能够调和于金火之间。所以,下边的文章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

丑未之年,太阳寒水在泉。寒气在地之中,热毒之物不生。水克火,火气不散则味苦者应之。太阳在泉则太阴司天,上土下水,故其治淡咸,其谷黅秬。淡为甘之薄味也,甘为土味;色也属土,天之所生;咸属水地之所化也。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寅申之岁,厥阴风木在泉。风行地中,则清毒之物不生。木克土,土受克则生甘味,故味甘者应之。厥阴在泉,则少阳司天,上火下木,对应的味为酸苦,其谷为苍赤二色。苦赤属火,天所生也;酸苍属木,地所生也。

厥阴在泉,则少阳司天,上阳下阴,木火相合,气化专一,则味亦纯正。其他岁气则不同,上下各有胜制,气不专一,故有间味。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卯酉之年,少阴君火在泉。热气行于地中,寒毒之物不生。火克金,金受克则辛味生,所以其味辛。少阴在泉则阳明司天,上金下火,对应的味为辛苦,对应的谷色为白丹。辛白属金,天之所化;苦丹属火,地之所生。甘为间味,属土,为火之子,金之母。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辰戌之年,太阴湿土在泉。湿其行于地中,燥毒之物不生。土克水,水不流则咸味生,故味咸者应之。湿性属寒,所以就会导致气热之物不成。太阴在泉则太阳司天,下湿上寒,对应的味为甘咸,对应的谷色黅秬(黑黍子)。咸属水,天气所生;甘 属土,地气所主。

六气之中,太阴属土。太阴在泉,则土得其位,所以其化淳浓。五味之中咸属水,咸味善泄,淳土制之,可得其守。

太阴湿土居土位,称之为气专。土生金,故与辛化。辛甘咸三味皆用,而治其气之行。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补就是补其不足,治就是治其有余。上是司天之气,下为在泉之气。

补则从其气,如以辛补肺。治则反其气,如以苦治肺。

应当侯病气之所在,随其寒热盛衰之宜而调之。

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浓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上取下取,察病在上还是在下。内取外取,察病在表还是在里。通过这四个位置来断定病之所在,,然后因病强弱,按照味之浓薄治之。

胃浓色黑,骨大肉肥,就是耐毒之人,当以浓药治之。胃薄色浮,骨小肉瘦,不耐毒之人,当以薄药治之。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与天地之气相逆,则为气反者。病既反,治亦反。所以病在上,取之下,例如上部壅堵反疏其下。病在下,取之上,如下部滞涩宣其上。病在中,旁取之,就是病生于内,经连乎外,灸刺熨按之法,各随其所在而治之。

如果病逆,则用药之法与病气不相同,所以应当从其气使病气得行。本来治热病当以寒药,而气反者应当温而行之。同样的道理: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消法去滞,削法攻坚,上实者用吐法,下实者用下法,正气不足补之,邪气有余泻之;但是方法的使用有缓有急,治病的方针有先有后,而病之久新遵循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