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点点,本名姜秀莎,教师。有作品发《诗刊》《星星》《鸭绿江》《诗潮》《诗选刊》《绿风》《海燕》等,有作品收入多个诗歌年选,著有个人诗集《点点感觉》。 《在河边》 大连点点 没有什么,能让我时常 虚惊一场,我这个生怕湿鞋的人 胆怯,往后退,不敢 靠近浪花 身上的旧东西,太多 篡改是多余的 而河在变,它可能突然转身 吓我一跳 远处,拎鞋奔跑的人 同样吓我一跳 美,就是一只方舟 陶发美 大连点点是一个总能入情理、入境遇的诗人。她追求一种生命理性的存在。包括情感的、情绪的、观念的、信念的东西,她都会在不经意间轻放在自己的诗言里。她的句形看似简单,但诗意的储量很大。 如果说,你是一个放纵情欲的人,那么,肯定地,你最好离她远一点。她没有这类迎合和讨好。她又是敏锐的。她随时都处在被一切物事的激发之中。她的被激发,一定是情的侵入、理的侵入,更是美的侵入。 以这些认识,我要说一说她的《在河边》。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当我们一味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时,大连点点却毫不掩饰自己的坚守,她就是一个“生怕湿鞋的人“。 她不是硬生生地说自己“怕湿了鞋子”,而是来了一次纵深的违抗: “胆怯,往后退。不敢 靠近浪花, 随之,她亮出了自我人生的某种色调: “身上的旧东西,太多 篡改是多余的 看得出,她有了一个自我的文化确认和道德坚守。她认可了一种传统文化,或道德品格对自己的影响。因而,她的潜意识里,某些拒绝改变的因素一直存在。就是这般,她不按你说的来,就是不去做那个“湿了鞋的人”。她说自己是一个“旧东西”太多的人。当然,她把自己说成一个“旧人”,也不可全信。毕竟,她的诗意是新的。在她的思想里,尽管会有一些传统的要素伺机而动,但她终归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诗人。就是说,一些“旧东西”禁锢不了她,她的诗情还是有了一种冲决的力量: “而河在变,它可能突然转身 吓我一跳 远处,拎鞋奔跑的人 同样吓我一跳 诗里最末的一笔,可谓神来一笔。不管那个“拎鞋奔跑的人”是不是真实出现过,这一笔都显示了一种非凡诗意的破解力和放射力。 在最后,她用了两个“吓我一跳”,表达了在世界的某类变化面前,自己虽有拒绝,但到底还不是麻木不仁。若说,对于世界之变化、万物之变化,她是真有违抗,那也是一种优雅的违抗、一种美丽的违抗。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诗者的心灵美学,必然决定她的诗写形态。 现在,我们再看看她的另一首诗——《出人意料的美》: 包括反动,刚刚好的那种 包括,手里的 一寸灰 比如,我看落叶的时候 你看盛开的花 比如你,站在秋天的山顶 喊山脚下春天的我 包括,你用冰凉的手指 拂过墓碑上—— 他们的名字 有意思,《在河边》是十行诗,这一首也是十行。当然,多少行不是我要考察的。我的兴致在于她对事物的精妙刻画,在于她一呼一吸间的美学流动。 从其字里行间来看,《出人意料的美》描述的似乎是两代人的生活现象。要更分明地说,应是一个女儿写一个父亲,或写一个老人。作者是以一种美的方式,表达了心里的敬爱。或者说,她是以美的方式,来诠释我们民族文化里的崇高孝义。 “包括反动,刚刚好的那种/包括,手里的/一寸灰”。十八个字,占了三行。写了什么?一个偶尔发发牢骚的老人,也是一个喜欢抽烟的老人。如说,前面是实写,后面就是虚写。当然,实写也好,虚写也好,都是经过了美的点化。即是虚,也是实的提起;即是实,也是虚的乘时。 这里有多么动心的时刻:“比如,我看落叶的时候/你看盛开的花/比如你,站在秋天的山顶/喊山脚下春天的我”。在这种美的呼应中,我是羡慕,而又嫉妒。同时,我又真的要感谢她。在一片世俗的海洋里,她竟然能以这样的方式赐予自己,也赐予别人以美好,以幸福。 确是,在大连点点这儿,美,就是一只方舟。美的所在,就是希望所在;美不会沉落,希望就不会沉落;美不会沉落,我们的世界也就不会沉落。 《在河边》有一个好的结尾,《出人意料的美》也有一个很好的结尾:“包括,你用冰凉的手指/拂过墓碑上——/他们的名字”。 一个“拂过墓碑”的时刻,我们的诗者并不去说,这是一个生者在触摸死亡的气息,而偏偏要让我们看到——那么多啊,——美的生命在漾动。 2019.11.6 作者简介:陶发美,诗人、独立批评家。笔名小园、缶玉乾坤。现居广东深圳。人生信条:与伟大的诗在一起。主要作品:萤魂系列长诗五部(被称为“本世纪最后的抒情”)、新寓言体长诗《上邪!上邪!》等;出版有诗集《萤魂》《狩猎者》,庄子专论《庄子随笔》,主编有《中国诗歌民间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