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指南为依据|盘点房颤合并ACS/PCI抗栓治疗的指南推荐意见

 松风竹韵qrbjnd 2019-12-08

特邀撰稿专家: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  付强

付强教授


ACS合并房颤患者面临抗栓治疗(抗凝+抗血小板)、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置入支架及平衡出血风险等多重问题,上期回顾性总结了房颤伴ACS抗栓治疗选2 1还是1+1的相关研究(文末可阅读往期文章),本期我们继续来盘点一下相关指南的推荐意见


临床指南对房颤合并ACS/PCI联合抗栓的推荐意见

近期发表的相关指南,指出在房颤伴ACS/PCI置入支架患者其抗栓治疗过程应平衡缺血和出血,需关注传统三联治疗的出血风险。


  • 2015 ESC NSTE-ACS管理指南

2015年ESC更新了NSTE-ACS管理指南,该指南认为在NSTE-ACS合并房颤患者在抗栓药物管理方面,如单纯药物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初始即可选择双联疗法(1+1)(Ⅱa,C);如行PCI,初始可选择三联疗法(2+1)1个月,第2-12个月切换为双联疗法(1+1),1年后选择一种口服抗凝药长期服用(Ⅱa,C)。


  • 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

2016版ESC房颤管理指南指出,ACS后需要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与ACS或支架血栓风险相比,需综合评估患者是高出血风险还是低出血风险。高出血风险患者,三联治疗可缩短到1个月(Ⅱa,B),其后更改为双联治疗(Ⅱa,C)至12个月。1年后如无特殊情况更改为口服抗凝药单药长期治疗(I,B)。如患者评估为低出血风险,三联治疗时长可选择6个月(Ⅱa,B),6个月后更改为双联治疗至12个月(Ⅱa,C),1年后如无特殊情况更改为口服抗凝药单药长期治疗(I, B)。


  • 2017 ESC冠脉疾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

2017 ESC冠脉疾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指出,如重点考虑出血风险,PCI支架置入术后有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初始抗栓治疗即可选择双联(1+1)持续12个月(Ⅱa,B)。或初始三联1个月(Ⅱa,B),第二个月起切换为双联治疗至12个月(Ⅱa,A),1年后长期抗栓选择口服抗凝药(Ⅱa,B)。


  • 亚太心律协会2017年房颤预防卒中专家共识

亚太心律协会2017年在其房颤预防卒中的专家共识中指出,房颤合并ACS患者如为高出血风险患者,初始三联治疗可选择1个月疗程。


  • 2018欧洲心律协会(EHRA)房颤患者NOACs应用临床实践指导

2018欧洲心律协会(EHRA)根据近期临床试验结果更新了房颤患者NOACs应用临床实践指导指出,在房颤需PCI或ACS后长期抗栓治疗策略上,根据出血风险和缺血风险评估,以决定延长联合抗栓和缩短抗栓的疗程。如出血风险高,三联抗栓在住院期间可使用1~7天或在出院后停用(推荐药物为 NOACs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而后切换为二连疗法至12个月。12个月后推荐NOACs单药疗法长期服用。


  • 2018北美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共识

2018版北美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共识认为,如抗栓治疗采取默认策略,初始抗栓即可选择双联(1+1)治疗直至12个月。

  • 2019年美国房颤管理指南(ACC/AHA/HRS)

2019年ACC/AHA/HRS更新了美国房颤管理指南,该指南明确推荐,对于ACS接受过冠脉支架置入术、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双联治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15 mg/d或达比加群150 mg,一日2次是合理的(Ⅱa,B-R);与三联治疗相比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Ⅱa,B-R)。


ACS和房颤所致的左心房血栓同属血栓性疾病,虽然机制不同,但同时都面临抗栓问题。

当今房颤合并ACS/PCI抗栓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发挥了巨大优势,使得缺血和血栓风险明显下降。

但抗栓治疗是一双刃剑,治疗过程必须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以期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受益。

ACS/PCI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的推荐,传统的三联抗栓治疗(2+1,DAPT+OAC)模式有逐渐被双联(1+1,SAPT+NOACs)取代的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