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绍京小楷《转轮王经》,比《灵飞经》还要好,影响了后世1000多年!

 yujiang301 2019-12-08
中国的文字发展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从红山文化当中的陶文到后来的甲骨文再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到,书法的体系已经渐渐完备,从书写的技巧方面,古人也已经几乎写尽了。

这些书体当中尤其以小楷书法最为流行,小楷书法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的书写规范,不会写小楷的书法家,便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小楷书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小楷书法脱胎于隶书,在魏晋时期发展成熟,其核心人物是钟繇,从隶书到楷书进行了一个过渡,而王羲之则是将这种风格完美化,写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唐朝由于佛教文化兴盛,一种新型的小楷书体逐渐通行于世。

这种书体就是“抄经体”。

唐朝佛教文化的兴盛,导致了大量的佛家需求,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抄经生,这些“抄经生”一些是寺院的僧侣,一些是落地的秀才,一般皆是以此“为生”。

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转轮王经》了,这篇经文曾经一度被评为“唐人小楷第一”。
“抄经生”在“抄经”的时候,一般有着严格的界定,写不好是拿不到润例的。“抄经生”在抄写经文的时候,往往会洗手焚香,营造出一个比较平和舒适的状态,然后在所书纸张上面清晰地画出“乌丝栏”,然后在这种“乌丝栏”当中书写。

这种书体,一波三折,笔笔变化不断,丰富了魏晋以来书写小楷的笔法,同时再书写的结体上面,也极具开张之势,蕴含了大唐盛世的气魄。

在众多的唐人写经范本当中,《转轮王经》是公认为最高水平的代表,书写《转轮王经》的作者叫做钟绍京,他曾经是“江南第一个宰相”,他也是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的第17世孙,所以被世人被称为“大钟和小钟”。

《转轮王经》达到了唐人小楷的一个最高峰,后世之人尚未发现能比得上的,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子昂曾经一生学习《转轮王经》,晚年的时候称自己未得《转轮王经》神韵之三四,可见《转轮王经》有多神妙。

《转轮王经》是后人学习小楷的最佳范本,从唐以后,后世之人学习小楷无不是从《转轮王经》获得教义。

在当代《转轮王经》不仅是小楷书法的入门范本,更是学习硬笔书法的不二之选,很多人学习硬笔书法喜欢找一些当代人的字帖临摹,殊不知已经走了弯路,学习硬笔书法从《转轮王经》入手,不仅可以将字写好看,同时再格调上也是学习其他法帖,所不能比拟的。

本文所配图片均为《转轮王经》,如今这本伟大的小楷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将此作按照原帖比例,采用超高清的宣纸复制技术,还原出了原貌,到达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状态。

欲购此卷,请点击下面惠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