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仪 2016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司法与证券法方向) 实习经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五矿集团 目前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法律部) 又是一年秋招走向尾声,回想起去年此间种种过往,仿佛弹指一挥间,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实习到秋招,辗转一个个笔试、面试考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是对每个人意志品质的磨练,也让我们在奋斗和争取中不断沉淀精华,成就更好的自己。 去年5月左右,我就开始关注目标单位的暑期实习计划。彼时更多怀抱尝试的心态,没有放手一搏的坚定,也未做好万全的事前准备。参加了几场暑期实习的宣讲会,也填报了一些单位的网申,直到真正进入网测、面试环节时,才知道自己轻视了这场秋招前的小试牛刀。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网测的慌乱,知识面中的空缺,面试技巧的匮乏,让我在一场场比试中败下阵来。 等意识到问题所在,留给我的时间和机会已然不多。6月下旬,没有收到任何暑期实习的Offer,而手里只剩2家单位的面试机会。面对暑期可能没有实习机会的窘境,只好全力以赴。一方面积极搜集往年2家单位暑期实习甚至于秋招的面试经验贴,另一方面也挖掘人脉关系,找到了一些实习过的师兄师姐寻求经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时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接连接到了2家单位的暑期实习通知。至此,我的求职之路也正式进入了第一阶段。 夏天,在未名湖边 能否通过暑期留用,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表现,也有赖于特定的机缘。受我的职业目标限制,我选择的暑期实习没有直接的留用机制。但我仍然非常珍视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在有限的两个多月里尽可能多地了解单位情况,学习岗位知识,为秋招打好基础。事实证明没有无用的暑期实习,在秋招的笔试、面试中,有过本单位暑期实习经历的求职者往往表现突出,其对单位业务、岗位职能的了解显著优于其他竞争者。更不必说一些面试官来自实习部门,实习经历也成为了潜在的加分项。因此,一份合适的暑期实习是秋招良好的开端,对于接下来的考验助益良多。 9月,真正的秋招大战拉开帷幕。我的求职重点放在国有企业法律事务岗位上,兼顾国考、京考的笔试复习。这两种求职方向看似不同,实际在准备工作上大体相同。尤其是在笔试的准备上,大型国有企业采取行测的方式进行考核,难度略低于国考,因此准备起来并不冲突。但对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感兴趣的同学还需注重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些可通过相关的求职资料着手准备。 尽管做好了心理建设,但当一封封网申石沉大海,一次次笔试后杳无音信后,难免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自我产生了怀疑。所幸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秋招这道关卡前,我们一路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慢慢放平了心态,做好了持久战的心理建设。尤其当周围的同学收到offer时,仍要坚定自己的道路,不惧失败,迎难而上,相信自己终究会取得胜利。 应届生网站上有很多秋招的经验贴,从笔试到面试一应俱全。但要应用在实战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需实践的打磨。因此,我的经验是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不轻易放弃笔试、面试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将笔经、面经转化为自己的实力。回顾我的秋招历程,在一次次的失败过后,我才能在下一次考验中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秋招在我选择了建行银行法务后画上了句点。银行在历年秋招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法学生,进入银行并非典型职业选择。尤其各家银行的培养方案差别较大,在此希望分享给师弟师妹们4个多月的入职体会,供大家参详。 大多企业都有入职培训,银行对入职培训尤为重视。以我所在的建行为例,12天全封闭培训,每天8个多小时的课程均由部门领导授课。课程之余穿插各种文娱团建活动,最后两天还安排了素质拓展,让整个入职培训极大丰富和充实。 建行员工培养方案的另一特色是两年的基层锻炼经历,两年后回到总行进入相应部门工作。因此,入职培训结束后,我们立刻分赴各地开展第一年的下派锻炼。下派锻炼以二级行为载体,每名员工在一年内轮换四个岗位,包括银行网点的柜员、大堂经理以及支行部门相应岗位。如果抗拒坐柜,那么在选择银行时就需要谨慎考虑了。 动笔写这篇经验贴的时候刚刚结束3个多月的高柜工作,从法学生到银行柜员的转变不可谓不大。但我深知,这将是一段珍贵而难忘的经历,是沉淀自我、转变身份的必经之路。无论做怎样的职业选择,都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步向前。以良好的心态正视这段自我沉淀的旅程,方能厚积薄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