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苗家坪党家沟

 新父母在线 2019-12-08

子洲建制沿革,在夏、商、周时期,本境属华族及其他非华族部落居住。非华族部落夏有獯鬻,殷商有鬼方,西周有严允、申戎等。在春秋时为白狄之地,后归晋国。在战国时属魏国,秦、魏雕阴之战(前328年)后,魏献纳上郡于秦,本境归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境属上郡阳周县。秦亡,项羽三分关中(前206年),本境属翟王董翳管辖。在西汉时,属朔方刺史部上郡阳周县地。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改上郡为增山,改阳周县为上陵畤,时间很短。东汉初年,阳周县裁撤,本境分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县、高奴县管辖。东汉末,为匈奴等少数民族占据。

在三国和西晋时期境内为鲜卑、羌胡等少数民族所据。晋室南渡,北方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本境先后由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管辖。在北朝时期,北魏灭大夏,设东夏州(513),本境归东夏州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魏平,领魏平、大斌、城中、朔方、政和五县,大斌(神龟元年〔518〕设,故址在今双庙湾)、魏平(神龟元年设,故城在今何家集乡)均在本境内。西魏时,魏平县归安宁郡,大斌县归安政郡,安政郡治所也在大斌,只领一县。此二郡都归绥州管辖,一直到北周,建置未改。在隋初,仍设大斌、魏平县,大斌县属雕阴郡,魏平县属延安郡,隋大业十三年(617),朔方郡守将梁师都称帝,定国号“梁”,本境归梁管辖。

在唐武德三年(620),唐在魏平设魏州,并分设安故、安泉二县,武德七年(624)绥州乔迁魏平。同时在魏平设大斌县。贞观二年(628),梁灭,魏州及所属魏平等县撤销,本境归关内道绥州大斌、城平县管辖。今县境北部地区属银州管辖。唐末,党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迁居本境。在五代时,相沿不改,归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在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本境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收复,归永兴军路延州管辖,境内设怀宁寨(在今淮宁湾)、绥平寨(在今何家集)、克戎寨(在今双湖峪镇张家寨)、临夏城(在今巡检司)、威戎堡(在今马岔乡教场坪)等堡寨,抵御西夏侵扰。怀宁、绥平、克戎寨归延川县,元符二年(1099)改归永兴路绥德军,威戎堡属延安府。

在金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寨为绥平、怀宁县,改克戎寨为定戎县,属鄜延路绥德州管辖。在元初,绥平县并入怀宁县,至元四年(1267)又将怀宁县并入清涧县,定戎县并入米脂县,县境隶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清涧两县。在明代,本境分属延安路绥德州、清涧县、米脂县管辖,隶延安府。明代绥德有州有卫,今县境内大理河及小理河川区归绥德卫管辖,系军籍,为屯田。大理河川有袁钦、杨天云、郭正、张炳四个百户所,小理河川有一个百户所,即赵世相百户所。绥德州有三坊十里,在本境属地,已无从查考。今大理河流域山区皆为米脂,明初米脂共十二里,嘉靖年间调整为五里,本境之地属升平、双泉等里。今县境淮宁河流域明时属清涧县,裴家湾以东为苏帖一里,以西为苏帖二里。

在清代,县境分属陕西省绥德州、清涧县、米脂县、怀远县管辖。今县境从续家湾以东大理河川区大部归绥德州,清时绥德州下辖七里,其里甲在今子洲境内所属村庄无法考察,但明时四个百户所仍未变。清涧县、米脂县所属里甲和明代近似,清涧县苏帖一里辖七甲,苏帖二里辖十甲。小理河川赵世相百户所归怀远县(今横山)所辖,并分为上、下两个百户所。

  民国年间,本境分属绥德、清涧、米脂、横山(即怀远)四县管辖。横山隶陕西省第一区专员公署,绥德、清涧、米脂隶陕西省第二区专员公署。

在1935~1936年夏,本境部分地区解放,归米西县、秀延县等苏维埃政权管辖。在1942年9月由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等县析置西川行政区办事处,同年10月改名绥西办事处并迁驻今双湖峪镇,为陕甘宁边区的一个县级政权。在1944年改设子洲县,以革命先烈李子洲名字命名,属绥德分区。1950年属绥德专区。1956年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子洲县入绥德县,1961年复设。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子洲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1944年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等县划地建县,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而命名。县域面积204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37万亩,全县总人口30.39万(2017年),其中农业人口27.88万。全县辖11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79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子洲县地跨暖温带与中温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境内陆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大理河、淮宁河从西、南部穿境而过,两川道素有“米粮川”之称。佛殿堂生态建设示范园、“四大名山”、南丰寨、黄土洼湫滩等景观奇美怡人。子洲秧歌、剪纸、民歌、说书、雕刻等民间艺术在陕北很有代表性。谚语云:“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子洲兼而有之。

子洲县城南8公里处,有个叫苗家坪镇党家沟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土疙瘩为伴。从子洲城走5公里到了苗家坪镇,继续向西南走3公里多到了周圪捞,再过一座小桥沿着一条小道走不到半公里就到了我们村口,一眼就看到东西方向两道,不是很高也不矮的山梁中间夹着一条沟壑,被茂密得树林遮掩着了。住宅窑洞都修在坐北向南得山梁下,村里的人们习惯把他分成上庄,中庄,下庄。

一个小村三个庄,这三个庄就是住在山梁的三个上面,中腰,山梁底,这也就是三个祖爷爷们修建的住宅区。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声,只能听到猪叫,鸡叫得声音;这里没有商场的繁华场景,只能看到牛儿,驴儿在田地里耕作得情景。孩子们在底洼地嬉戏,夏季到了,一群小后生光着屁股跑到村口小河里戏水,秋天到了,麦场上的打麦声,偶尔伴随孩子们捉迷藏得声音,冬天到了,还是那一群小后生三五成群在宽广得河床上滑冰。最期盼就是过年,吃好的,放鞭炮,习俗总要我们先去祖坟上烧香,送纸钱。

我家中的大哥是那个年代老牌的中学生,他字写得好,还懂得东西不少了,天文地理都能讲,我也爱听。腊月二十九了,我们踩着崎岖小道来到了祖坟上,大哥说,这是咱爷,那是五爷,连上面一共五排,这里埋着咱们五辈老先人。哥哥还说,爷爷弟兄六个了,民国年间,一场瘟疫病,夺走了几个爷爷的性命,只剩下三爷和四爷了活了下来。哥哥又给我讲了六个爷爷得家庭分管职能。现在有八个坐北向南的窑洞和正对的八个倒式窑洞被草木遮掩了,还是,残留下来得痕迹,还有那石砌的拉门台子,我仿佛在看到昔日的团结大家庭。

我们的祖爷们为什么就不给自己立一块石碑记载一下呢?返回得路上,哥哥说,那边是当庄的祖坟。老远就看到一块块石碑树立在坟前,这里同样埋葬着五代人,碑文还清晰得,记载着这里得主人姓名和安葬时间。我们是“生”字辈,父辈都在“普”字辈上,那么这个“会”字就是我们的爷爷字辈吧。我慢慢得挨个看完,“会”“尔”“有”“文”“?”,最上面怎么没了,哥哥说,那是到了梯田了,就是修梯田给摊了。哥哥说,这是党生秀,党生玉祖坟,再看看他们的古老窑洞,石砌的拉门台子,标准的楷书门柱,鸟语花香得木雕花,可以看出主人就是当时地主豪门了。可是,昔日得繁华大家庭早已被布满苔藓得围墙代替了,偶尔还听到几声鸡叫。

 下庄的老式庭院围墙早已成断壁残垣了,这里的主人亡得亡,走得走,只有它们在静静得记载着岁月得流逝。放学了,赶紧抓一个窝窝壳,再偷偷倒上父亲自制得蜂蜜一边吃,一边走,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要去给羊拔草。地下立一把小撅头,上面顶一把,慢慢转动,看看今天哪里草多。今天,时运不佳,天都快黑了,筐子还能看到底儿啊。这样,我们不得不到坟头上拔“死人万”(一种草名),怎么这里“死人万”很多得?拔开草,还能看到一大石碑呢,上面字迹还清楚,是道光年间得亡人。下庄的人说,这就是他们的较早得祖坟了。

冰雪融化,草木发芽,人们又像往年一样开始了一年之初的耕作。村哥党生秀在自家地里挖出来一块瓦,上面记载是清朝初期的墓葬。确切时间距离现在有400年了。还有山那边悬崖上的老鸦窝,我们好奇的进去,还能看到破瓦罐,祖祖辈辈的人们就这样在这块贫瘠得土地上耕作了400个春秋。

本文由陕北党家人公众号推出的《悠悠小山村》改编。党生端供稿,党培栋整理

公众号——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

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