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稹和宦官打架后,诗豪刘禹锡力挺兄弟写首霸气之作,句句真性情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都说“文人相轻”,但这话放在许多唐代诗人身上却一点儿都不适用。先有诗仙诗圣的兄弟情,当年李白落难,沉郁半生的杜甫在《不见》中写道:“世人欲杀子,吾意独怜才”,这霸气令人佩服。后有白居易和元稹的相交相知,元稹死后一向豁达的白居易写下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如今读来仍令人泪目。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刘禹锡写给元稹的一首诗。唐宪宗元和五年,31岁的元稹因得罪权贵被召回长安,途经华州时投宿于驿馆的一间上厅内。谁知当时宦官刘士元等人也经过此地,非要和他抢这间上厅,于是二人便打了起来。元稹一介文人斗不过对方人多势众 ,被对方用鞭子打伤了脸也就罢了,后来朝廷知道了此事不但不治刘士元的罪,还将元稹贬去江陵等地十年之久。

得罪了权贵,又被贬了官,这时候的元稹是落魄的,一般人见了只会敬而远之,但好友刘禹锡偏不是这样的人。得知此事后,刘禹锡写了两首诗力挺兄弟,本期先和大家一起品其中的一首《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短短几句尽显诗豪本色,句句真性情。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唐.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在写此诗之前,元稹曾送过刘禹锡一条鞭子,所以刘禹锡这首诗便独辟蹊径地咏起了竹鞭。全诗句句咏鞭,却又句句写人,通篇一语双关,可谓相当高明。首联写竹鞭的来历,孤竹生长在深林中,竹叶碧绿,竹根深深地扎于土里,用它做成的鞭子比金子还名贵,而元稹将其送给了自己,可见二人的兄弟情深。

次联写自己看到竹鞭后的感受,一见到它就想到了巴山冰雪中傲然独立的竹子。元稹当时不是不知道刘士元等人是朝廷红人,但还是据理力争,这一句看似写竹子的傲然之风其实也是写元稹当时的一腔正气。颈联则从细节上描写竹节和竹色,竹子多节,每一节都直直地立着,从不为风雪压弯。这两句诗人用的是一语双关,“多节”既是写竹节也是写元稹的节操,可谓相当高明。

尾联是约元稹策马同游,一起在关树下引亢高歌。在这两句中,诗人连用了两个动作,一个是“策马”,一个是“敲镫吟”,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豪情,令人眼前一亮。

纵观这首诗,虽然与刘禹锡的很多名篇相比算不得经典,但却让我们再一次读到了刘禹锡的豪情和霸气。兄弟遇到事,虽天各一方,凭自己的力量无法与恶人们对抗,但这首诗却定能给对方带来安慰。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正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