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法忘却的记忆—蠡县张村营“三五”烈士纪念馆!

 喜上梅 2019-12-08

张村营“三五”烈士纪念馆位于蠡县小陈乡张村营村西北120米,距蠡县县城8公里处。座北朝南,正门外两侧栽有塔松,四周花砖墙。园内中间耸立着汉白玉纪念碑,高9米,长宽各1.5米。


图为蠡县为抗日烈士立碑

蠡县烈士陵园(即蠡县“三五”烈士纪念馆)。这座陵园安葬着100多位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冀中军区24团三连“张村营阻击战”中牺牲的抗日烈士。冀中军区24团三连在这次战斗中打死打伤日伪军600余人。为纪念革命烈士,蠡县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将冀中“三五”烈士纪念馆改扩建为蠡县烈士陵园,对陵园内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及墓区进行修缮维护。

文章来自推信网:蠡县金点子传媒 http://www./wenzhang/2054594.html

1987年10月,该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拂晓,我八路军某部二十四团三连全体指战员在张村营浴血奋战,除一排战士为掩护群众撤退外,三连其余战士为国捐躯,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由张村营村民将战士遗体合葬一土丘墓。

1959年,原地改建砖塔墓。

1971年,蠡县革命委员会易地修建烈士陵园。

1987年10月,该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列为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战争简介

  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八路军某部24团三连200多名战士奉命在蠡县张村营村截击疯狂北进的日伪军,同二十倍于我的敌寇进行了顽强战斗,从凌晨到日落,击退日伪军数十次进攻,在打死打伤600余名敌人之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120余战士用鲜血捍卫中华民族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尊严,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当中很多是蠡县人,年龄最小的段国安牺牲时年仅15岁。此役的惨烈程度在冀中抗战史上实属罕见,烈士们用鲜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一个闷热如煮的夏日里,记者来到蠡县小陈乡张村营,这里的烈士陵园正在进行第三次改扩建,门口恢弘高大的纪念碑刚刚落成,后院的墓园里安葬着100多位“三五战斗”将士的英灵,一片肃穆。漫步在苍松翠柏间,张村营村党支部书记司国青为记者讲述起那场惨烈的战斗,我们的眼前又重新浮现出当年壮怀激烈的硝烟,耳边又重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

司国青说:“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吕正操的部队二十四团三连得到消息,驻扎在蠡县县城的日寇要去小陈一带村庄抢粮,当时驻守在蠡县的和县大队决定在日寇必经之路张村营村进行伏击。”凌晨4点战斗打响了,我军战士向日寇猛烈射击,日寇死伤无数。敌人误以为遇到了八路军主力,恼羞成怒,上午10点,蠡县县城、博野、望都的2000多名日寇蜂拥而至。司国青说:“当时从四点打到十点,敌人攻不进来,他们调集高阳、博野的日本鬼子,2000多人,从三面把我们村包围了,包围圈越来越缩小,我们大队的东南角有一个小楼大部分八路军都死在那里。”

下午一点,终因武器装备和敌我力量悬殊,战士一个个倒下去,机枪没有子弹了。为了不让武器落在敌人手里,战士们就将机枪摔碎与日寇肉搏,冲出去夺敌人的步枪,拉敌人身上的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隐蔽在屋顶上的战士就用砖头、瓦块做武器砸向敌人。

司国青说:“敌人扶着梯子上阁楼,一个年轻的小战士外号叫“轱辘”才十五岁,身负重伤,从房上抱着敌人跳下来,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六百余人,有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