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吴除了四大都督、太史慈和十二虎臣,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名将?

 今古言堂 2019-12-08

在《三国演义》中,对东吴阵前的着墨明显不如曹魏和蜀汉,但东吴能够三分天下,还屡次战胜曹魏和蜀汉,必有其长。其中,东吴的人才济济就是个重要的原因。

咱们来检点一下东吴的那些著名的将帅们,其中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东吴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陈武、潘璋、董袭、甘宁、凌统、徐盛、丁奉。

这些人物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的战绩和事迹也为大家津津乐道。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为东吴立下过汗马功劳呢?咱们就来检点一下:

一、太史慈

大家发现了,太史慈并不在东吴十二虎臣之列。做为东吴阵营中的第一勇士,他是单独记录的。

太史慈的勇武事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神亭岭之战,孤胆英雄太史慈带着曲阿小去截杀孙策,太史慈与孙策从马上打到步下,再进行自由搏击,数百合不分胜负;合淝之战,勇斗曹魏猛将张辽,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太史慈夜袭合肥中伏,乱箭穿身,大呼:“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壮烈牺牲,江海为之动容,山河为之变色。

二、马忠

在东吴阵营中,马忠的官职并不高,他是潘璋的部将,属于兵头将尾的地位。马忠这个年轻人心智狡黠,诡计多端。蜀汉三位重将都栽倒在他手中。

关羽走麦城,马忠奉命设伏。草丛中一根绊马索放倒了“英名震于华夏”的关羽,关平来救,也力尽遭擒。固守麦城的周仓、王甫自尽也与其有莫大的关系。

刘备征吴,老将黄忠随军出战,在彝陵遭到埋伏,马忠暗中施放冷箭,正中黄忠肩窝。黄忠伤重不治,当夜死于御营中。

三、祖茂

祖茂和程普、黄盖一样,属于东吴的老一辈了,早在孙坚时代,祖茂就随之东征西杀,参加过著名的会盟讨董之战。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孙坚自告奋勇为盟军前锋,兵进汜水关。但夜半遭到董卓大将华雄的袭营,全军溃散。孙坚慌忙逃跑,华雄穷追不舍,护卫孙坚的祖茂与孙坚交换头襀,引开了追兵。祖茂将赤襀挂在残梁上,隐藏林中,欲偷袭华雄,却被华雄大喝一声,挥刀斩为两段。

祖茂壮烈牺牲,但其立下过救主之功,耿耿忠心,日月可鉴。

四、凌操

凌操就是东吴猛将凌统的父亲。他是在孙策纵横江东,开疆拓土的时期加入到东吴阵营中的。

东吴与驻守江夏的黄祖有不共戴天之仇,孙权继承大位后,就率领水陆两路兵马进攻黄祖,凌操率领着东吴大军突前的先锋部队。黄祖抵挡不住,仓皇而逃。

黄祖手下有个猛将就是甘宁,甘宁当时负责断后,见东吴战船追来,甘宁一箭射去,正中凌操咽喉,死于非命。

五、孙桓

孙桓的父亲是孙策的心腹孙河,属于孙氏宗族人员。孙桓年轻有为,勇敢善战,“弓马熟娴,常从吴王征讨,累立奇功”。

刘备征吴时,孙桓请命率兵迎战,与关兴大战三十合,“气力不加”,败下阵去。武艺还算拿得出手。

孙桓固守彝陵城,拖住了刘备主力,使刘备大军久攻不下,最终露出了破绽,被陆逊火烧连营。在这次击败蜀军的战役中,孙桓是立下了牵制大功。

六.宋谦、七.贾华

宋谦和贾华是孙权的贴身护卫,深受信任。这个贾华还曾经在刘备甘露寺拜见国太时率领刀斧手埋伏厢壁,被赵云识破。

合肥之战,曹魏猛将乐进快马单刀偷袭孙权,宋谦和贾华左右护卫,使双戟遮架,避免了孙权被剁成两半。追击途中,宋谦被李典一箭射中心窝,战死沙场。

宋谦、贾华都有护驾之功。

八.李异、九.谢旌

东吴阵营中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就是李异和谢旌。刘备征吴,孙桓向孙权请命出战,推荐他的两个部下――李异和谢旌,说他们很能打,“有万夫不当之勇”。

到了阵前,谢旌出马迎战蜀将张苞,三十合就败下阵来,李异接战,与张苞打二十合不分胜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李异被关兴偷袭斩杀,谢旌在乱军中被张苞一矛捅死。

十、朱桓

东吴能打的武将确实不多,而其中朱桓的武艺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彝陵之战时,朱桓督军于濡须口,负责防守虎视眈眈的曹魏军马。曹仁率兵来战,先锋是常雕,朱桓迎战,“战不三合”,朱桓一刀将常雕斩杀于马下。后来在石亭之战中,朱桓还曾一个回合斩杀曹休的部将张普。

十一、全琮

全琮是东吴的后起之秀,他也在陆逊帐下参加过石亭之战,率领人马击败了曹休的部将薛乔。但全琮没有单挑厮杀的纪录,武艺高低不得而知。

后来全琮混得挺不错,在东吴也算是位高权重。

以上就是东吴阵营中除了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以外的一些将领,他们的表现也是很优秀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