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什么

 西城杂事 2019-12-09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什么

桫椤

清朝有一个时期,康乾盛世时代,文治武功也是很令人骄傲的。清朝有一个大诗人,乾隆皇帝,在位60年,太上皇又当了4年,实际统治64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可以算计一下每天写多少。《全唐诗》900卷收入了四万八千多首诗,乾隆一个人写的顶一个朝代。现在的诗人们,恐怕都不能跟皇上比。

诗这种东西,不能不搞,也不能乱搞。乾隆皇帝的诗没有一首成为经典,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一百六十多首诗,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是什么?恐怕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诗歌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人与吃饭的关系。人吃饭解决生存问题,诗歌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写诗不是因为我们饿了,乾隆皇帝一辈子没饿着,写诗最多。但有一个反命题可以成立,乾隆皇帝正因为没有挨饿的经历,因为他没有从内心里体味生活,他总是在以一个君王的视角俯瞰天下,他的生活只有他自己,所以他的诗才写不好。

不是人与吃饭的关系,意味着诗歌不应该是实用主义的。你为了一个实用的目的写诗,恐怕多数不能反映内心的体验,多数是应景之作。不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情感、审美和意志,写出来的只有诗的形式没有诗的内容。我想我们现在的诗歌却有很多这样的创作例子,为某件事搞诗歌征文之类的。作为一种文艺活动,我不反对,但我反对这样写诗的方法。把写诗当成吃饭那样的习惯,那样与生活没有距离,密不可分,这是会把诗与生活琐碎同质化,会降低诗歌的高度,也降低思想的高度。这样的诗歌是“乾隆体”,这样的诗人是“皇帝诗人”,只知吃饭与写诗,没有时间思考自我。皇上是“家天下”的家长,是不用思考自我的,因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但我们现代诗人不同,你要时刻思考你在生活中的位置,你以什么面目和身份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在自然中,出现在伦理是世界中,没有这个思考,就没有好诗。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人与穿衣打扮的关系,诗歌不是用来遮丑的,不是为了遮羞的。我们很多艺术家,包括美术家、音乐家,也包括诗人,很多人可能有一种倾向,就是选择一种与常人不同的装束,奇装异服也好,长发长须也好,反正是与别人不同。这不是艺术家故意装神弄鬼,而是认为穿常人的衣服是一种没有品格,没有品位,是一种恶俗,换言之是一种艺术家眼中的丑陋。他们要用反常态的方式彰显自己的审美。

现在是自由社会,皇上作古了,没人强制你“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穿衣打扮是人的自由,你完全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服饰,尽管那是常人眼中的异类。但作为诗人来讲,我倒觉得,诗人眼中的诗歌,必定不能成为选择奇装异服、奇形怪状的理由,因为诗歌不应该是用来让私欲膨胀,不应该用来成为拥有优越感的资本,甚至也不应该用来遮挡自己的平庸的相貌或是干瘪的口袋。我认为,诗歌恰恰是用来诠释生活中的缺憾,用来触摸生活中的卑微。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歌颂,可以赞美,但这种歌颂和赞美一是有个对象问题,二是不能让人觉得假。我倒觉得,诗歌和相声应该是同一类,相声要讽刺,要找社会中的不足和缺憾,诗歌也要找那种不完美,找痛点,找悲剧。诗歌用来把我们内心的柔弱或碎裂的痕迹标识出来,让我们不遗忘。在我的观念里,一切写歌舞生平,写坦荡如砥的句子都是肤浅的,只有痛苦,悲剧,裂痕,不完美这些阴性的感觉才是真实的。“姹紫嫣红开遍”不是永恒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才是最终的结局,诗歌里应该看到这种悲剧感,应当居安思危,将这些变化当作抒写的对象。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实物与绘画的关系。我们有一个古老的观念,“一切艺术都是客观实在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些话是没有错的,但是,就诗歌来讲,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绘画是具象的艺术,要把现实中的形象画出来,写实的绘画画的是原物、原场景,抽象的绘画反映的是经过头脑的思索被变形了的物体,总之都是与实物有关系。诗歌却不一样,汉语诗歌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借鉴了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那么诗歌最为关键的,不是绘画与实物的关系。诗歌的艺术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反映在抽象性上,这也是西方现代诗歌的重要技巧。有些诗我们看不懂,主要是因为太抽象。所以作诗人是很难的,你写的浅了,他说你没有艺术性;你写的太抽象了,他又说你是胡言乱语,看不懂。做一名诗人难,做一名好诗人更难。

现在很多诗作在这方面有很多缺陷。比如,好把诗写成物体的注解。写一个物体,一种现象,或者一个事件,总沉湎于这些东西本身,脱不开固有的样子或规律,比如写小草,就要写它的绿,写它的弱,写它的小;写火,就写它的亮,它的热,写它的火苗子有多高;写地震,就写它的破坏力,写砖瓦遍地,写鬼哭狼嚎。我觉得这样的诗充其量是一种记叙文或说明文,没有站在心灵体验的高度去体会这些东西在生命中、在空间里,甚至在时间中的意义。

再比如,诗歌的语言热衷于描写,没有把叙事重视起来。我们知道,文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叙事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把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叙事远非描写就能解决的,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要还原、勾画形象,可是诗歌是一门追求抽象的艺术。用一种还原形象的方法进行抽象的表达,这不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吗?所以,诗歌最重要的是通过叙事写出你内心世界的状态来。状态不是场景,场景是平面的,状态是立体的,是3D的。场景也是一种形象,是要用描写来塑造的,好的诗歌都不应该陷在具象中。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思想的高度,要站在现实之外、之远,甚至是在现实的上方或下方来看这个世界。

关于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什么的话题还有很多。有些诗人,成长的太快,成长太快了容易缺钙;还有些诗人,胖的太快,胖的太快了容易虚。所以诗人要稳扎稳打、精益求精;还有的诗人好“想当然”,诗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不仔细推敲,想当然地认为感觉良好,以至于诗的逻辑混乱,主题颠倒。作为一个读诗的人,认为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不是发表了多少首诗,而是你的诗拿出来看,如果是单独一首,逻辑不能乱,主题不散不矛盾,意境清晰,既有抽象性又容易理解;如果是很多首诗,这些诗放在一起,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可以分析,可以拆解或解构,从这些诗中总结出的观点能够再倒推回去用诗中的内容给予证明,那么就是一个好诗人。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