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43刘过《念奴娇》

 乐水无涯 2019-12-09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刘过《念奴娇》)

    ——胸怀大志,壮志难酬的刘过

《念奴娇》

刘过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刘过(公元1154~1206年)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过与辛弃疾私交甚好,宋元笔记中记载了很多二人相伴出游的逸事。据《山房随笔》记载(元人蒋正子著):辛弃疾在浙东为官之时,刘过早就仰慕他的大名,特地赶来想要与之结交。不过,当时刘过仍是一介布衣,门房见他穿着寒酸,不像富贵发达之人,听说他要见自家老爷,便不免有几分势利眼,坚决不予通报,也不让其入内。刘过便与门房争执起来。原来,刘过早就来过,没有被接见。后有晦庵稼轩两位高人给他出招:“某日公燕至后筵便坐,君可来。门者不纳,但喧争之,必可入。”果不其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辛弃疾听到争吵声,便唤来门房,问明原因。门房自然多言刘过的不是,辛弃疾很生气,这时宾客夸赞说,刘改之豪杰也,善赋诗,可以请进来见见嘛。刘改之进来以后,深施一礼。辛弃疾问他,“能作诗吗?”曰:“能。”这时,恰好端上来羊腰肾羹,辛弃疾就让他以此作赋。刘改之说:“天太冷了,先给杯酒喝吧。”喝完酒,刘过问用什么韵。辛弃疾见刘过饮酒时,手有些颤抖,有酒流于杯壁,便说以“流”字为韵。这当然难不倒刘过,他即吟云:“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辛弃疾听后非常高兴,请他一同品尝佳肴,席散离开,又馈赠给他很多礼物。辛弃疾又邀请刘过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备下酒食,跟刘过说:“先君魏公,一生公忠,为国功臣,厄于命,来挽者竟无一篇得此意。愿君有作,以发幽潜。”刘过随即又赋一绝句:“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稼轩听后黯然垂泪。还记载说:辛弃疾守京口时,天降大雪,他的幕僚朋友登多景楼赏雪。而刘改之衣冠不整,拖着鞋走在前面,辛弃疾心中有些不快,就令他赋雪,要“难”字为韵。刘过随即吟:“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也是会心一笑,二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刘改之性情豪爽,好施舍,也就没存下什么积蓄。辛稼轩与之相交深厚,刘改之因为母亲病了,要赶回家看望老母,可囊橐萧然,没钱啊。临别的那天傍晚,辛弃疾与改之便装登倡楼,正好赶上一都吏在那里饮酒作乐,不知来的是辛弃疾也,命左右把他们赶下去了,二人大笑而归。当晚,辛弃疾就命人传唤这名都吏,说有机密事情商议,到了夜里,这名都吏也没有到。辛弃疾以此为罪,想要抄没他的家产,然后将他流放,数十人帮这名都吏求情也不行。有人知道辛弃疾与刘改之交情甚好,就帮助出主意,让这名都吏出五千缗为刘母祝寿,托人出面跟辛弃疾求情,恳请辛弃疾开恩饶恕。辛弃疾说:“不行,让他加一倍”。都吏只好如数照付,稼轩又为刘过买了船,把万缗钱放在船上,说:“可即行,无如往日轻用也。”也算是劝慰之意。

    辛弃疾就像大哥一样,给他筹措了银两,还叮嘱他不要像平时那样乱用。刘过十分感动,作了一阕《念奴娇》相赠(见开篇)。

刘过“上皇帝之书,客诸候之门”(《独醒赋》),不是没有才气,不是没有机会,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他在词的开头,放言“乾坤许大,着身何处”,看似大有磅礴包举之势,暗含深沉直率的笔调,其实却是自己对“著身何处”的无奈与追问。第二句,直言功成才可身退,可自己无官无职,功成尚未可知,什么时候才能“身退”!这一句十分苦涩,既痛快又悲伤。“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从表面上看是歌咏景色的壮丽,赞美垂虹亭的英姿,畅想眠秋雨的乐趣,实则把景同情融为一体,寄实情于“眠秋雨”的虚景,以虚衬实,借以抒发自己归隐江湖的愿望,寄托自己的理想。“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很有些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的韵味。不过,前者传达的感情更为悔恨,不像陶那样洒脱醒悟。刘过自负颇具才华,多年努力,却始终未能如所愿,怨意深沉。刘过在说出不待功成即想归隐意愿之后,便向稼轩告别。他说“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也就是我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是诗人的自我评估,恐怕也是事实。因此,他说“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二人分属宾客,相聚时颇有追欢买笑之事,此事即付予稼轩为主,如此说,实在感叹,咱们就这样一起玩耍了,暗含自嘲,也可见二人相交之深,不拘小节。然后又用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自己决意归隐之志。“浩然明日归去”给了答案,也回应了开篇的“身何处”。

    刘过一生浪迹江湖,漂泊无依的日子久了,他也累了倦了。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也有为自己安一个家的想法。到了昆山之后,当地有个大姓家族,爱惜刘过的才华,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但平稳的日子还不到一年,刘过便去世了,后安葬在昆山亭林园内玉峰山东麓。羁旅一生的人,似乎停下脚步的时候,人生也到了某个驿站,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走进了另一种生活。总之,他们在累了倦了之后,懂得了该身向何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