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评价和治疗仍未达成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10届委员会高血压专家组制定了《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并发布在Int J Clin Pract上。这是全球首部针对中青年血压管理的共识性文件。 共识指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有恶心、头疼等轻微症状。多数为轻度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超重/肥胖及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比例高;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推荐要点如下: 1. 鼓励使用家庭血压监测确诊高血压。 2. 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选及整体心血管风险评估。 与老年人群相比,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持续时间短,靶器官损害较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多为低-中度。他们短期(5~10年)心血管风险不高,但长期(> 10年)和终生心血管风险较高。 3. 所有患者的降压目标应<140/90 mmHg,如能耐受大多数患者的降压目标应<130/80 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心衰的患者,应根据相关指南进行个体化的血压管理。 4. 提倡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这是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手段。 5.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初始用药可选择五种常用降压药物的任何一种。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早期血压升高常伴有心率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ACEI/ARB)可作为首选用药。 6. 对高危患者,包括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或单药治疗无效者,可进行联合治疗。建议优先使用ACEI或ARB联合二氢吡啶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CCB或利尿剂。 7. 对于舒张压和心率均升高的患者,也可联合使用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 来源:Jing Liu, et al. On behalf of the Hypertension Group of the 10th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CSC).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Chinese population. Int J Clin Pract, 2019, 00: e1342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