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一生必去一次敦煌。 提起敦煌,脑海里浮现的便是莫高窟里飘逸灵动“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以及无数的佛像和佛窟……这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艺术宝藏! 然而,中国有无数个“莫高窟”,它们或藏在深山无人知,或因长期得不到保护而毁坏、或是…明明就在眼前…而你却不知如何读它? 一、什么是石窟(寺)? 塔庙窟:窟内立着一根中心塔柱,可供数名僧侣作礼拜用,盛行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 1 僧房窟:为僧人生活起居、坐禅用。一般一个大室带几个小室,多见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 2 佛殿窟:无中心塔柱,一般为覆斗形,礼拜与讲经之地,盛行于北朝晚期与隋唐时期 3 大像窟:塔庙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十六国至隋唐时期都有发现 4 佛坛窟:内设坛放置佛像,见盛唐至明代 5 罗汉窟:专为僧人坐禅修行用 6 以上各地区相互传承和影响: ![]()
![]() 公元前4世纪: 佛教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撞击 ![]() ![]() 公元1世纪:印度 石窟寺的诞生地 ![]() ![]() 公元3世纪:西域诸国(古龟兹) 竺汉佛教艺术桥梁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25-220),后逐渐兴盛起来。佛教东渐,首及西域诸国,新疆及古代的西域,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以库车、拜城为中心的古龟兹地区是当时佛教最盛的国家,僧人众多,塔寺林立。故而这个地方是石窟寺开凿最早的地区。 现存主要石窟有:拜城克孜尔石窟(上2)👉、 库车库木吐喇千佛洞(下)👉 、 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石窟等。 ![]() ![]() 公元4-5世纪:河西&陇东 佛教东传及佛教艺术的发展 ![]() ![]() 公元5-6世纪:中原北方 汉化佛教艺术的全面兴盛 ![]() ![]() 公元5-6世纪:江浙 公元6-8世纪:巴蜀 公元9-11世纪:云南剑川 公元10-14世纪:杭州西湖 重心南移,佛教艺术的余韵 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加之北方自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中原北方的开窟造像热潮受到沉重打击,寺院逐渐取代了石窟的功能。 南方经济文化日渐发达,帝王崇信佛教。统治者对佛教采取扶持政策,宋、辽、西夏、金、元时期,是四川、重庆、浙江、云南的开窟高潮期。代表石窟有江苏南京栖霞山石窟;浙江新昌大佛、杭州西湖石窟(上)👉;四川广元皇泽寺、千佛崖石窟、安岳石刻;巴中西龛、大足石刻(中)👉;云南剑川石窟(下)👉等。 ![]() ![]() 公元10-16世纪:西藏 西藏石窟——汉藏交融的佛教艺术 西藏是中国晚期石窟的重要区域。汉地、印度、尼泊尔等地与西藏相邻,对藏传佛教艺术有启蒙作用。早期(约7世纪)有尼泊尔工匠开凿的石窟。11世纪前后主要模仿周边地区的造像风格,工艺较为粗糙。13-14世纪风格渐趋成熟,15-16世纪达到高峰,制作精细、华丽。 代表石窟有:拉萨药王山石刻👉 ![]() ![]() @袁蓉荪绘中国佛教石窟地图(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 第三步👉 认识佛的手势、坐姿 3关于石窟艺术的知识,就暂时梳理到这里。 |
|
来自: chenqingwei1 > 《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