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河南磁州窑形成了一个大窑系,在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白釉、黑釉器,铁锈花装饰技法流行于宋、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黑釉瓷器上,图案多为不规则的斑点、条纹,或简化的花草纹饰,宋金时期的黑釉铁锈花瓷器,以北方的磁州窑系作品为最佳,耀州窑、定窑等也有部分烧造。 黑釉瓷釉面呈现黑或黑褐色,是因为其釉料中含氧化性着色剂。当时的黑釉成分以8%左右的氧化铁为主、并含少量锰、钴、铜、铬等元素。当釉层厚度达到1.5毫米时,釉面就可呈纯黑色,这也是铁锈花瓷的理想釉面状态。而铁锈花,是一种结晶釉装饰手法。当瓷胎上完黑釉以后,用含氧化铁的斑花石作颜料,在瓷面上描绘纹样,或者有的随意淋洒,最后再经过高温烧造即成。其成品釉层内会呈现出灿烂斑斓的铁锈红至褐色斑纹。这是经过1300℃的高温,再经出窑缓冷过程,釉面纹饰处富集的铁分,会形成过饱和的三氧化二铁晶体析出。我们在瓷器上看到的纹样颜色,就是三氧化二铁晶体所呈现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