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是民国时期李叔同所作,堪称中国第一首传唱至今的流行歌,发表于1915年,至今已红了104年,仍是家喻户晓的一曲旋律,它也被誉为最长寿的一首歌。 《送别》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它旋律,歌词更是充满古韵之风,朗朗上口。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出自李叔同,但曲调却是取自美国作曲家约翰·P·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19世纪后期风靡美国,后传至日本,日本作词家犬童球溪根据该歌旋律,填写日文版歌词《旅愁》,也在日本获得高度传唱。1915年,李叔同旅日期间,被歌曲打动,随后填词创作出中文版《送别》,至此《送别》亦成为中国经典。 图:李叔同 李叔同,在风云人物辈出的近代史上,能为人所熟知,绝不仅仅只因它创作了经典曲目《送别》,他堪称近代最有才气的高僧,他的故事远比《送别》精彩得多。 麒麟才子 介绍李叔同该从哪里开始?着实困难。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全才的寥寥无几,李叔同算一个,他是近代首屈一指的“麒麟才子”。或许,咱们可以从李叔同身上拥有的那些光环开始说起。 李叔同是词曲作家,也是歌手,一生存世70余首歌曲。他的歌备受年轻人喜爱,如果民国初年有“流行歌巨星”概念的话,毫无疑问李叔同是第一个巨星。 图:李叔同(中) 中国第一首学堂歌《祖国歌》,为李叔同作词;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为李叔同创办;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是他,引进第一台钢琴的也是他。李叔同,堪称中国现代流行乐鼻祖。 李叔同是画家。他是中国油画、现代版画的鼻祖;他研究西洋美术史、石膏模型等,是国内研究第一人;他是第一个在国内开人体写生课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皆为李叔同弟子。 李叔同存世油画如今仅有2幅,一幅《半裸女像》,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镇馆之宝;一幅《李叔同自画像》,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两幅油画在央美美术馆展览时,保额高达数亿元,是中国油画史上的“稀世珍品”。 图: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局部 李叔同是戏曲家。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演出了第一出话剧《茶花女》,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同时,他还是篆刻大家、书法大家,鲁迅、郭沫若等人,以得到他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存世作品皆为国宝级。 李叔同精通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同时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你以为这样就很牛了?他成就最高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佛学。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38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弘一法师在佛法上的成就,才是他最受推崇的,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享誉国内外佛教界的大德高僧,论佛学造诣及文学修养,近代无出其右者。 “二十文章惊海内”绝非李叔同自狂,这都只能算对他的谦虚说法。林语堂评价李叔同时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然而这样一位旷世奇才,近乎完人,在青年时期,却也曾颇受诟病,甚至被骂“渣男”。 图:参演话剧时的李叔同 富二代“渣男” 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出生天津巨贾之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祖父李锐经营盐业和银钱业发家,父亲李世珍是同治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后辞官回乡继承祖业,将李家发扬光大,成为津门巨富。 李叔同幼时虽聪慧过人,打小熟读四书五经,但毕竟出身优渥,难免染上富家公子哥的一些嗜好,美其名曰风流才子,常流连于烟花之地,佳人作伴,饮酒作乐。 他身边从不缺女人,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叫杨翠喜。杨翠喜是清末民初名伶,李叔同从小就喜爱听戏,时常跟随母亲去戏园子听戏,由此结识杨翠喜,并为之所倾倒。此后,李叔同便开始猛烈追求杨翠喜,凭借戏曲的着迷和研究,两人最终走到一起,互相讨教,杨翠喜唱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图:杨翠喜 随着杨翠喜名气越来越大,追求者也越来越多,非富即贵,很多是李叔同惹不起的。此后,杨翠喜被段芝贵所买,献于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李叔同听闻消息悲痛欲绝,但也无能为力。 以前大户人家的少爷娶媳妇,大都喜找一些年龄大些的,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可以帮忙照顾家庭,李叔同的婚姻也是如此。1897年,18岁的李叔同经母亲指婚,娶大他2岁的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崇尚婚恋自由,反对包办婚姻,这股大潮也深深影响李叔同,即便俞氏端庄秀丽、勤劳持家,得到的依然是冷落。从李叔同的反应来看,或许他并不反感俞氏,但人言可畏,身居的圈层决定了有些事会身不由己。他不反感俞氏,但反感包办婚姻,他渴望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而非被人安排。假如人还是那个人,方式换成了自由恋爱,结果或许就大不一样了。 但李叔同相比于民国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墨客,以反对传统婚姻为由,行抛弃原配之实的人来看,还算过得去,至少他没有休了俞氏,还和她生了3个孩子。他把俞氏安排在老家,过着少奶奶生活,独身前往上海,闲暇之余,继续过着才子佳人的生活去了。 图:李叔同出家照 无论如何,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渣男”的帽子怕是不好摘掉,当然民国所谓的文人大师,没几个人头上不顶着这顶帽子。 第三个女人是位日本姑娘,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房东的女儿,曾做过他油画写生的人体模特,据考证极有可能就是咱们上面所提到的那幅《半裸女像》的女主。日本妻子对他一片痴心,这段婚姻也是他渴望的自由恋爱,1910年,李叔同带着他的日本妻子回到中国,定居苏杭,而另一边,远在天津的原配独守空房。 不过日本妻子的结局却不及俞氏,毕竟俞氏从没享受过一天夫妻间的浓情蜜意,都成习惯了,而日本妻子是被宠爱着说离开的。一天,李叔同突然就对她说:“你回国吧,我要去当和尚了。”一句话就给打发了。她离开中国的那天,哭的梨花带雨,不知有何感想。 图:弘一法师李叔同 1922年正月,原配俞氏孤独终老离世,终年45岁。家中报丧的书信抵达杭州,希望李叔同能回乡奔丧,不过由于当时杭州至天津铁路中断,未能成行,独守空房一世的俞氏凄凉入土,死后也是一座孤坟。 虽为旷世奇才,但在情字面前,终究还是为人诟病的。 世间再无李叔同 李叔同做决定,从来都是快刀斩乱麻,如此的果断,就像他同日本妻子说的那句:“你回国吧,我要去当和尚了”。 他真的去当和尚了,抛弃所有家业,了却凡尘,后半生痴迷佛法,终成一代高僧。38岁剃度出家那天起,世间再无李叔同。 图:弘一法师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已属不易,李叔同是在十几个领域做到极致,古往今来掰着手指头能数过来。 虽然年轻时有点小瑕疵,但不妨碍他成为大师,一个20世纪的全才大师。了解李叔同的过往,再听这首《送别》,味道便不同了。 |
|
来自: jiangnanvqils9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