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两天活动的第二天,一切按计划行事。 互联网上介绍的董家口长城大都所指董家口旅游景区,景区大致方位在我们上墙的东向大毛山附近,然鹅我们出发点可是货真价实的董家口,著名的长城关隘。 好吧,让我们带上好心情就此出发,简单记录一下这次行走长城。  两山对峙的董家口已被拆的七零八落,除了一个敌楼遗址基本没啥,转了一圈随即向西爬。  从关口上来一段墙和关口楼(编号1楼)一览无余,顿感董家口的狭窄。  目下的2楼,废墟状,一带而过。  董家口村由当年戍边军堡演变而来,村名也是戍边将士的后代。今天的路程不近,山下董家口堡有些遗迹,可也没时间探究了。  南向北。 西部,北行南方向。  西墙中箭窗下开双登道石台阶敌楼。     铺房上顶不存,但其他结构还在。    完整,甚至登道顶部的楼梯间。     反观忠义报国楼,确实精雕细刻而成。   5楼完整度逊色了不少,但是精彩绝没有停止。 南、北楼门雕刻精美,花瓶中盛开的莲花寓意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与4楼相同,四周回廊中围小厅结构。 下图:东廊的北向南内景。
 北向南拍照小厅部分。
 小厅内拱顶。

东拱北向南。  中拱北向南。  楼门相对,下图中拱南向北。 西拱北向南。   石质楼梯的双登道。  除上顶不在,铺房四周保存皆好。    城墙高大,6楼过后箭墙之下惊现狭窄暗门。 通往关外的暗门是长城防御的另一种形式,和平时期可派夜不收刺探敌方军情,战时可出奇兵作战,等等等,实在是好处多多。   眼见巨楼之畔,突出砖墙忽建敌台,敌台之上盖一铺房。在敌楼眼皮底下建铺房?防守任务该有多艰巨! 北拱,东向西。  南墙内,左、右各开登道皆可登楼。  清除了杂草灌木对敌楼的祸害,显得清爽整洁,保护古长城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应当推广。 回望,9、10、11楼。  石台再现。  12楼,东墙摇摇欲坠。    西拱,北向南。  中拱,北向南。  东拱,残缺。  创口,砌楼城砖并非同一规格,看来是再次重建的产物。  中拱设悬窗。   还是石台。    13楼上层无存,这个方向整个就是废墟。  反向一看敌楼无疑。 马面也出现了,说明14楼处在防守重点段落。 上坡的第16楼,仅剩部分南墙。   再登高,第17楼完整多了,不过外墙与内芯还是有脱节,说明原楼也是个梁架结构的,只是后期楼芯经过了重新拱券施工填充。  现在的敌楼为东西方向三拱并排结构。下图为南拱东向西方向。  下图中拱的东向西方向。 阳光从天井照射下来,几百年时间的脚步匆匆而去,一如既往地从没有停止过。  从下图看,根本就没有安全下撤的可能。  从山下下来,离河谷凸出的石台就比较近了,石台独立于长城之外,以御敌前哨作用出现,绕一圈算是有缘相遇。  下图为后来上山所见的石台远景。 折返回来和各位小伙伴汇合大团圆,坐在河岸啃嚼迟到的午饭,用手机拍一张对面公路切割城墙残迹照片,  城子峪关建在山谷中,大水肆虐,修建公路,关口已不存。 长城从17楼下来,跨过公路走个直角再沿着河道南岸继续向西逐渐爬上山梁。只可惜河道南岸原本的高墙拆成了矮墙。 下图据称是一张美军飞行员拍摄的照片,或许能展示城子峪从前。 下图第18楼仅剩月亮门状墙垛,有理由相信就是上图的那座敌楼残骸。 西拱,向南方向。  西墙楼门。  回想刚才从17楼直接下撤可不是最佳路线,反正也是向西横切,不如把横卧在向西山脊的一条耷拉边墙走了,求个完全彻底多爽。   看20楼,东西向的三拱并排结构。  北拱的西向东方向。  中拱的西向东方向。  左右双登道结构。 南拱的西向东方向。   楼橹不全。   第21楼,南北三拱并排。  东拱,北向南。  中拱,北向南。  西拱,北向南。 南拱咯。   北拱啊。  隔墙砖柱另开有小券洞,节省材料,方便储物。   砖柱空芯建狭窄上楼梯道,另有墙龛遗迹等细节末节就不一一呈现了。  独立22楼,向下望残墙探至谷底村庄,又一个上升至左侧山梁,然后是远山星星点点的敌楼缥缈。   23楼,梁柱式结构,内部毫无悬念的空心化。   这一坨土包(反向有基座),是被拆敌楼所剩下的废墟,定为24楼。 此楼后基本就进入了村子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在村子的势力范围内,在人的强大破坏力下,基本再没有完整敌楼了。   村子所在山口还有一个古称--河口关。 没错,这个村名字就叫长城村,不是蹭长城的热度,根据当地老人讲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几十年了。  来夸夸这个小山村:交通便捷,傍水依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
. .还真是,来村旅游休闲的客人也确实不少。  在村东河堤的长城遗迹已经不大能看清,这一段是否有几个敌楼彻底拆除不得而知,反正长城折向西方向才逐渐有了明显墙体,比如隔着院墙,前方就是一个长城敌楼残址。按照顺序定为25楼。  这是26楼,双月亮门。    第27楼。仰视角度拍不到敌楼,但走近高悬的南楼门,雕花一如既往漂亮。  下图是居高向下的敌楼全景,感叹之!又一个十分完好的楼子。 南拱的西向东方向,前方为西楼门。  北拱西向东方向。  南楼门左右都有上楼石梯,楼梯道开有箭窗为此楼一大特色。 向左梯道内景。  向右梯道内景。 反方向。 东拱,北向南。  西拱,北向南。  中拱,北向南。  西拱,北向南。 中、西两拱间砖柱内开登道,登道下部空间开小储藏室(下图)。  登道部分。   杂草野蛮生长,看出楼顶很少有人上来。  下图算是平顶峪东山楼望长城村西山楼了。  拿一张谷歌图,说明这一趟“M”形状的轨迹。  17:30,时间已经不早,不过沿山梁继续向南,平顶峪村就眼前。  诗和远方,就在板厂峪穿心楼,石林楼一线!星星点点的那些敌楼醉人不浅,神往之。 全天数据如下。 新手机运行六只脚轨迹软件还有些不适应,遗漏若干脚印,调试中。。。。。
szsqq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