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东券室,北向南方向。

西券室,北向南方向。


第7楼虽是坍塌,可能和第6楼相似的结构。


海拔上升远离了关口防守压力减弱,墙体转为石块垒筑。

第8楼,有部分损坏, 从北门可进楼。

东券室大开膛。

西券室完好,北向南方向。

两个楼门相对,下面是西券室,南向北方向。

南楼门,向西方向的一个箭窗,箭窗下右转上楼登道。

西墙较厚,中空狭窄上楼斜梯道,梯道内向西开一个小箭窗。


远观第8楼,箭窗错落,与常见敌楼还是好多不同之处。


走过一个小断崖,算是稍有些陡峭。

海拔更高了,山顶有了烽火台。

前方山凹就是第9楼了。

外表看着不错, 实际东墙已经没了。

东券室,北向南方向。

西券室,北向南方向。

南门向西望,在箭窗下建斜向北登道。

西墙狭窄楼梯,楼梯道开小箭窗。

狭窄登道与残存部分楼橹。

难得的仿木砖结构细节。

回望第9楼。


关口马上到。第17楼,人为拆毁,剩基座。

第18楼,废墟和石堆。
17楼、18楼为把守五重安关的守关敌楼,关口除了沟口通道其他痕迹不多。五重安关“洪武年建,路窄. . . .
.”外连白羊峪,内通马井子和新开岭,迁安市五重安乡以此关命名,可见当时此关之险要。
《四镇三关志》记载如下:



天气炎热,奋力爬上第21楼。

下图:东券室,北向南方向,前方为南楼门。

南墙建唯一楼门,楼门旁建上楼登道。
南楼门外景。
西券室,北向南方向。

海拔升至650米,回首五重安关方向,关山莽莽,天地悠悠。

第21楼后的几座敌楼构筑山尖,看似凶险奇特,真有几分北京密云山脊孤楼感觉。



路途曲折有惊无险,第22楼到了。

看南券室内景完整干净。

西券室,北向南方向拍照,左侧砖柱开有上楼登道。


今天这天气气温升速很快,这阵体感燥热,天空本就污浊,此时突然狂风裹挟沙尘铺天盖地袭来。

加快脚步离开22楼,回头一看,敌楼基座、楼门甚至边角镶嵌白色条石。又一长城艺术品,煞是清新爽朗。
同样,隔墙内开有上楼狭窄登道。

长城那么长,想去看看的地方辣么多。山尖的第22楼、23楼,他日再会机会几何,想到此立马多拍数张照片。


烽火台之N。

烽火台之N+1。

危楼千尺,也许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天,电闪雷鸣后第24楼难逃电轰雷击的厄运。
实际从24楼以前的那个烽火台(N+1)有轨迹向南下撤至新开岭,实践证明按照我们这样继续走到24、25楼后向北去往白河滩东沟,白河滩村收获更多,路程更经济,下次接龙还能少走些路程。

从此处垭口向北,可一路小跑至白河滩村。

18:34,当下撤白河滩东沟底,回首村南山顶长城,这一天脸上疲劳与汗水瞬间变成收获的欣喜。

今天在敌楼里发现了很多文字转,(所谓“查過坯”的意思是检验员查过砖坯,可以入窑烧制的合格证),并且装模作样地假扮考古工作者进行拓片则是另一种满足。

个人认为全天户外强度不到1.0,虽然昨晚没休息好,又是第一天的路程,10公里的路程感觉有些累,但路遇神威楼、完好双垛口墙体、镶嵌白石条等不同结构敌楼,等等这些足够选为推荐的精彩长城线路。

1sqsgqqs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