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思吴江歌_诗词名句时间诗旅第183天:《思吴江歌》西晋·张翰_时间诗旅-365首最美24...思吴江歌【西晋】 张翰 (魏晋)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
菰菜 莼羹 鲈鱼脍读音 | 菰菜莼羹一梦 | 菰莼 | 菰饭莼羹拼音 | 菰菜鲈鱼 | |||||
---|---|---|---|---|---|---|---|---|---|
菰饭莼羹亦共餐 | 菰菜怎么读 | 菰菜读音 | 鲈鱼脍 | 菰饭莼羹 | |||||
菰饭莼羹怎么读 | 菰菜莼羹 | 鲈鱼堪脍 | 美芹 | 莼菜鲈鱼 | |||||
季鹰归未 | 莼菜羹 | 莼羹鲈脍 | 休说鲈鱼堪脍 | 淡巴菰 |
【赏析】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 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 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赏析】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留侯张良后裔,西晋著名文人,性格潇洒放旷,豪放不羁。这首诗作于晋惠帝太安年间,齐王司马囧执政,任命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不愿卷入政治漩涡,在前往洛阳途中作本诗表明自己思念家乡、避世隐居的愿望,由此便有了“莼鲈之思”的典故。
诗题点明思乡主题。本诗带有明显的楚辞风味,每句中有“兮”字。与滟滟吴江水相呼应,“兮”字为诗境增加了水波涟涟的缥缈之感。首句说明创作缘由以及时间。因见秋风吹得树叶翩飞,引发诗人情感的波动。秋季是一个萧瑟的季节,草木零落极易引发伤感悲悯的情感,宋玉在《九辩》中曾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深沉感叹。张翰也是这样,身在他乡,眼见此地的萧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此时的景象。秋天在吴江正是吃鲈鱼的时节,这时鲈鱼正肥,家乡的莼羹、鲈鱼都是著名的美味,带着家乡的味道。诗人由眼中所见的秋景引发对家乡景物的思念,景与情相融合,情感在不断堆积、深化,最后喷薄而出。作者直接用“三千里”说明距离之遥远,加上身不由己不能归家的现实,因而自生“恨”意,无数的遗憾、思念、无奈涌上心头,这些复杂的情感让人难以抑制,只能仰望苍天。全诗以“悲”字作结,更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虽然没有大声的呼喊,但却更让人为之感慨。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辛昕
【赏析】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莼(纯)羹:即莼菜汤。莼,一种水生植物,叶椭圆,柔滑味美。鲈鱼脍(快):即鲈鱼片)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家住吴江(即吴淞江)、太湖间。其为人纵任不拘,时人比为阮籍,称之为“江东步兵”。他本无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阳做了几年官,自然觉着很不适应。其时“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本传)这首诗当是思归时即兴吟成(此诗各本文字有异,此从最早著录本《岁华纪丽》)。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说,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下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晋书》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这“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下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这里把他的思归之情表现得异常强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赏析】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期,张翰被任命为东曹掾(西晋官名,公府办事人员)。一日,他在洛阳看到秋风渐起,触景生情,便想起了家乡吴地往昔的乡居生活与风物,尤其是家乡的土特产:味道特别鲜美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对众人说:“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数千里之外当官!),就这样驾着车子回乡,吃鱼吃菜了。并因此写下一首名篇——《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而他也因为私自离开职位而被开除公职。
那么他真的是傻到因为家乡美食诱惑归乡而被罢官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在此时机以此理由私自回乡正是智慧的体现。因为当时正处于晋初“八王之乱”时期,张翰的主子齐王司马冏正是八王之一。他正是看到了齐王后期必然兵败,所以才这样做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回乡不久,齐王就落败了,而他因为自己的智慧而保全了自己。后世人将这一典故称之为——莼鲈之思。
有人认为张翰的做法虽然保全了自己,但他却没有对齐王尽忠、没有对国家尽责。但据史书记载,齐王司马冏骄纵专权,致使朝纲动荡、人心不安,后来他被人拉下马,斩首暴尸了。所以张翰的离去并没有说明他不尽忠尽责,相反,他没有助纣为虐,保全了一世清名。
【赏析】
诗的前两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从又一次降临人问的秋景写起,引发出对故乡风物的深沉思念。秋风飒飒,天高云淡,一派佳丽景色。这景色对每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留恋。然而,在动人的佳景后面隐含着一个未曾道出的事实:身在洛阳,千里为宦。这样写的是洛阳的“秋风”、“佳景”,念的却是家乡的秋日风光,异地风光引起了作者难以自禁的乡关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写到了家乡吴江的水,家乡水中那肥美的鲈鱼美不美。一想起家乡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驰神往,更何况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赏析】
时序一过秋分,秋意就浓起来了。在这金风送爽之时,我不禁想起吴江的一位名人———张翰和他的《思吴江歌》(又名《秋风歌》)。
张翰,西晋人,晋惠帝太安元年,曾任大司马东曹掾,执掌官吏选拔等事务,是个拥有人事权的高官。他在任时,看到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弱智的儿子,引起权力之争,爆发“八王之乱”。他不愿混迹其中。此时,正好秋风吹拂,他便吟咏出了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说:“张季鹰(即张翰,其字季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恋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吴。”张翰挂冠而去,回到吴江隐居(其家乡在现在的汾湖镇莘塔社区二图港村)过着“扁舟一叶泛平湖,郎采莼丝妾钓鲈”的农家生活。在他看来,头上的乌纱帽不如家乡的鲈鱼和莼菜。自此,“莼鲈之思”成了游子思乡的典故。
张翰是西晋有名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写油菜花有“黄华如散金”之句,被李白称赞为:“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其实真正使他风流至今的是:不恋高官厚禄,思念家乡美食莼菜鲈鱼,辞官归隐的行为。他也因此受到后人的赞誉,中国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隋唐时的欧阳询感佩张翰的行为,为张翰书写小传《张翰思鲈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用笔墨把张翰不爱高位而爱家乡及其美食写入历史,传之后世。清初学者张大纯在其七律《过季鹰墓感赋》中说:“……季鹰高节冠东吴……杯酒生前轻将相,秋风身后重莼鲈。只今势利滔滔是,过此还应愧汗无?”
自张翰秋风思鲈之后,鲈鱼名声日扬。鲈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嘴大体长,银灰色,其间有黑点,平时以鱼虾为食,肉质鲜美。鲈鱼以松江四鳃鲈最为有名,这种鱼鳃前各有一个呈月牙形的鳃状凹陷,很像真鳃,故传为四鳃。松江四鳃鲈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白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烹调鲈鱼,可红烧、煮汤和作羹。有友人说,杀鲈鱼不能用刀剖腹,而用竹筷从鱼口插入鱼腹,取出内脏,洗净后,仍放入腹中煮汤,其味鲜美,其肉细嫩。乾隆下江南,品尝鲈鱼后,封其为“江南第一名鱼”。
今有人误认为前人说的松江即现在的上海郊区松江,以为鲈鱼是那里的特产。这是大大的误解。前人所说的松江,即现在的吴淞江(上海市区内称“苏州河”),源出吴江松陵地区太湖瓜泾口,流经吴江、吴县(今吴中区)、昆山、嘉定、青浦,进入上海市区后,由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是太湖出海口之一,盛产鲈鱼,吴江是有名的鲈鱼之乡。我们从张翰的故里及所写的《思吴江歌》可以证实这一点。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奏请割嘉兴北境,吴县南地置县,因县治松陵镇自西汉置镇以来,一直隶属吴县,其地又处松江上游,二者合并,略去“松”即为“吴江”,就以此作为县名。又因松江出自松陵镇地区,有时说松江就是指吴江松陵,很自然的松江就成了吴江的别称。所以古时说松江既可能指现在的吴淞江,也可能指称吴江,而不是现在上海郊区的松江。所谓松江鲈鱼实际上主要就是指吴江鲈鱼。公元1278年(元朝至元十五年)设松江府,自此吴江不再称松江,松江也不再称松江,因其发源于吴地,就改称“吴淞江”。
现在再以前人两首诗证明此说。
北宋张先有一首七律,题名《松江》:“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第一句就提到鲈鱼,这当然是说松江鲈鱼,下半阕说的就是吴江,“虹垂影”是讲松陵镇上的垂虹桥,垂虹桥原长500多米,是江南少见的长桥,宋朝时垂虹桥南临太湖,横截松陵,湖光水气,荡然一色,景色甚美,故有“清夜澄光合太湖”之句。这首诗题名“松江”,整首诗与上海郊区的松江毫无相关之处,那这个题名是什么意思?张先是浙江湖州人,曾任吴江知县,吴江别称松江,他不会不知道的。他以松江为这首诗题名,是一语双关,既指江(松江)又指地(吴江),使整首诗意境更宽广。
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有一首七绝,题名《垂虹亭》,此即垂虹桥上的垂虹亭,全诗如下:“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很清楚说明了当时吴江鲈鱼已是很有名的了,而此时在行政区划上还没有“松江府”。最后我以南宋杨万里的一首诗结束本文,“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桥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对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
【名家点评】
王贽:"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
王文:"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
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 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