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 角
再看两个有趣的段子:一杯水喝了一半,有人说:“哎呀,只剩下一半了。”有人却说:“我已经享受一半,还有一半可慢慢享受。”每到周三,有人会叹:“这么快呀?剩下的几张日历票很容易给撕光啊!”也有人说:“才过了一半,还有一半日子可以好好过。”
小小的一杯水喝出不同的感受,闲常的一星期过出不同的心情,视角不同,引来悲伤与积极,大相径庭。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过客》,喻在墓地上行走,不同的人有不同视点,有人看到的是地下的坟冢,有人看到的却是地上的鲜花。
对经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功,也有不同视角。外国有个哲人说过:“人最悲哀的是两条,一是想要得到的总得不到,一是想要得到的得到了。”前一条符合常理,后一条乍看有点不可理解,但若从深层次的视角来看,就不难理解,那就是有的人把成功仅看成功利目的的实现,因而变成了包袱,一旦成功,便变得懈怠沉湎、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把成功看成是经验的积淀、崭新的起点、前进的动力。
不但对人对事有视角之分,艺术创作更须具有独特的视角。观察大自然景色就最考人的观察力,而观察力的深浅往往就表现于视角的独特上。擅画者会从墨中分辨五色,从传统中寻觅创新;善写者会从微小中看到博大,从点滴中升华思想;探险者会穿越表层探究深藏的奇宫,考古者会从蛛丝马迹中窥见地宝,摄影者更加会通过构图、色彩、光影等元素,获得最佳的视角,拍摄具有特色的美照。喜欢文画的宋徽宗曾经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画。“深山”和“古寺”都很美,难在一个“藏”字,不少画作都绞尽脑汁,有千姿百态的深山密林,也有各式各样的古寺,但怎样体现那个“藏”字?宋徽宗都不满意。唯独有一幅并没有古寺,只有个老和尚在山脚的小溪边舀水进桶里,准备挑回来,深得宋徽宗赞赏。一来有和尚,深山里就一定有庙;二来连老和尚也得挑水,说明寺庙已破败。可见,这个视角十分独特。
不同的视角,折射着不同的处世方式和观念,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取向、价值观念、思想水平、性格心态、经历阅历、学习深浅、知识厚薄等的差异。
最佳的视角不是凭空而得的。想要有敏锐、独特、开放的眼光,就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经过不断学习、观察、实践、历练、积累、总结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