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八、东关古渡

 闻理书屋 2019-12-10

廿八、东关古渡

唐代扬州子城在蜀冈之上,严重束缚了扬州罗城的发展;到了宋代,扬州古城才真正移到扬州平原之上。南宋,作为“行在”(临时都城),此时扬州古城的规模最大,促进了扬州的繁荣。到了元代,宋城基本被毁。

明代扬州城分旧城、新城。旧城相当于宋大城的西南角,开辟有5座城门:海宁门(大东门)、通泗门(西门)、安江门(南门)、镇淮门(北门),以及小东门。由于扬州旧城范围狭小,明代扬州商业恢复繁荣后,其东侧至运河间形成大片繁盛的商业区,到公元1556年,修筑新城。此后,扬州形成新旧二城并列的格局。新城为盐商居住区,而旧城为乡绅居住区。新城街巷弯曲不规则,而旧城街巷平直方整,包括南门街、仁丰里、小东门街等。历史上旧城多为安静的住宅区,商业则远不及新城繁盛。

清代沿用明代扬州城。漕粮、盐政,还有作为税关口岸的地位,扬州钞关见证了扬州的繁华,而东关古渡依然是一个忙碌不停的口岸和贸易港口。

一座座码头和仓库、一排排房屋和树木“浮”现在眼前。街面上,商旅往来,游人如织,相互打招呼。一个商人请求一位貌似货仓总管,快点让他的货船靠岸,把货物早点入库。又有一位商人贴上来,请求早点发船,还送上了礼物。这一派繁忙的景象见证了东关古渡的辉煌。

由此而兴起的东关街,是扬州现存最早的历史街区之一,这条外通古运河、内接市中心的通衢大道,不仅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相结合的代表,也是目前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东关街在明清时渐渐成为盐商的聚居地,现存的盐务会馆、山陕会馆、街南书屋、个园、汪氏小苑等盐商旧迹,以及众多气势恢宏的大宅门和呈现徽派建筑特色的深深庭院,都令人遐想曾经显赫的盐商时代。

过去的东关街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这条街上拥有扬州的各个老字号企业。例如“百年老店绿杨春”、有“中华首妆”之称的谢馥春、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三和四美”酱菜,以及扬州文字记载中最早的药店“协茂大药房”和“大清盐号”等等。

这里也是古城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目前,由李长乐故居、逸圃、华氏园等名园组成改建的长乐客栈已经初具规模。在工艺美术类方面,东关街有漆器、玉器、剪纸、雕刻品、古琴、古筝等扬州传统文化商品的商铺。

东关片区的餐饮已成扬州餐饮新形象。淮扬菜本身就是扬州历史文化文化的代表,游客们在吃饭休闲方面也能感受到古城扬州特有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搭配引入休闲型的非传统餐饮,更加符合年轻一代的口味。

东关街已成为古城扬州一张名片,已修复的东门遗迹,对于研究扬州城市建设和城市布局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今,精心建设的开放式的东门遗址广场,系统地展示了城门遗址的结构形制,并建有城门遗址博物馆,成为广大市民休闲、观景的重要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