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们,准备好让孩子上小学了吗?如何开启家长模式

 明月峰林 2019-12-10

    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纠结。“怕孩子上小学后学习、生活跟不上……”家长担忧是对的,幼小衔接过渡不好的确影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过渡?幼升小对很多家长来说,就像一场“提前学习竞赛”。自己眼前的小小孩就要背起小书包,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了。


    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种重要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所以,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孩子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爸爸妈妈要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为孩子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注入洪荒之力。


   调整生活作息。上小学后孩子在课堂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保障学习效果,充足的睡眠是高品质学习的保证。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10小时的睡眠。每天9点前,一定让孩子按时睡觉。小学的上学时间,是从上午的8点前。和提供全日三餐加点心的幼儿园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学只提供午餐,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早餐需要在家里吃。在幼小衔接的这个阶段,要尽量争取每天在8点前送孩子到幼儿园,以逐渐适应小学的作息。


   准备家庭学习环境。如果还没有分床的家长,建议要开始分床睡了。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建立自律与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家庭住房较大的话,可为孩子准备一间小书房或一个学习区,用孩子的名字来命名,并和孩子一起布置这个小天地,以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孩子学习的干扰。孩子房间需要摆放固定的书桌、椅子等,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提前给孩子准备上学所需要的学习用具(纸笔、书包、文具等等)。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入睡、整理床铺的能力。如果孩子单独睡觉时害怕黑暗,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调光台灯,在孩子刚上床睡觉时,把灯打开,让微光陪伴着入睡。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图书、文具、书包、书桌、书架的能力,使孩子能独立生活和学习。要让孩子自己检查准备第二天要用的书包和学习用品。


    举行仪式。从孩子准备上小学开始,可以有意识地用孩子的大名来称呼孩子。在孩子 6 岁生日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贺卡上写上孩子的大名;在庆祝的同时,正式告诉孩子:以后,爸爸妈妈只会在家里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将称呼你的大名。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孩子,从名字上你就是独立的,你将是一个独立的人。


    让孩子参与入学准备。在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过程中,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无论是在实体商店,还是在网络上购买学习用品,都邀请孩子参与选购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孩子才会一点一滴地体会到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多么庄重严肃的事情;而在选购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参与各种用品的选购,也会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产生主人翁意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重视起来,准备起来。


    提前熟悉环境。从报名登记开始,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经常在小学的门口去看看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景,教孩子认读小学的校名、门牌号,认识小学附近的建筑物、公交车站,以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增强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让孩子看一看,这是你将要读书的校园,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图书馆,哪里是操场,哪里是体育馆,哪里有洗手间,哪里有饮水间……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现在的小学一年级通常会在开学前安排班级参观,这个参观一定要参加。在这个机会里,认识老师和同学,孩子的心就踏实下来一大半了。提前熟悉接下来的生活,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自信。可以提前带孩子认识将要进入的小学,熟悉将要生活的环境;跟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一日活动的安排,这些都将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节奏。




    让孩子期盼上小学: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哟,你的裤子又短了,人又长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脚又长大了,你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恭喜你”、“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很能干了,真像个小学生,祝贺你”。或者,在家里的挂历或台历上,标出孩子上学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倒计时,算一算离上小学还有多少天,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孩子入学的心情。


    讲自己的小学故事:让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学的照片,使用过的书本、文具和书包等,使孩子觉得: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这些心理上的准备都是要让孩子在心里了解到:我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将承担新的任务,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会很有意思,我好好准备,并且希望它还不错。和孩子聊聊自己小学时候的事情,会拉近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碰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和我们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文学作品,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场景,比如《神奇校车》、《小魔怪要上学》、《窗边的小豆豆》、《同桌冤家》等,让孩子感受别样的学校生活乐趣。


    在培养能力上做准备。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考评,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动之中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每个班级都有保育员和教养员,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小学教育则不然,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应对,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学期结束时还要参加各种考试。幼小的孩子刚刚暂别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进入严肃规范的小学校园,开始端正的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较大差异,需要家长为孩子铺路架桥,做好衔接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上。


    提高学习兴趣。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对事物是否充满好奇和探究?有没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为孩子提供良好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就生活实际经常向孩子提问讨论,并尝试一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视孩子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如果孩子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积极适应环境,协调好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重视孩子与他人互动交往,支持孩子主动和同伴及成人的互动交流,获得积极的经验;重视社会规则,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当孩子获得这些经验时,幼小衔接将会简单许多。


   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幼儿园里,生活都有统一的安排。不论进餐、喝水,还是入厕,都会有提醒。进入小学后这些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好安排,同时还需要做好自己物品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家里要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自己整理衣服、穿衣服,在一定时间内自己安排时间等。发展需要时间,相信孩子能做到,请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每个家庭的环境、条件不一样,上不上幼小衔接班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在过渡期的人格、性情、习惯的塑造及学业基础的准备、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