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泽泻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10

◆★◆茯苓泽泻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茯苓泽泻汤是什么吗?关于茯苓泽泻汤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茯苓25克 泽泻12克 桂枝6克 白术9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纳泽泻,再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 茯苓汤

【处方】 茯苓半斤,泽泻4两,甘草2两,桂枝2两,白术2两,生姜4两。

【功能主治】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茯苓汤(《千金翼》卷十九)。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饮水以润之,更无小便不利,而用此汤何哉?盖阳绝者,水虽入而不散于脉,何以滋润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泽泻之威行其下,白术、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气,用布水精于诸经,开阳存阴,而洽荣卫也。

【临床应用】 胃反:成绩录云,安部候臣菊池大夫,从候在浪华,久患胃反,请治于先生曰:不佞曩在江户得此病,其初颇吐水,间交以食,吐已乃渴,诸医交疗,百端不愈,一医叫我断食,诸证果已。七日始饮,复吐如初,至今5年,未尝有宁居之日,愿先生救之。先生乃诊其腹,自胸下至脐旁硬满,乃与茯苓泽泻汤,数日而痊愈。

【摘录】 《金匮》卷中

茯苓泽泻汤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茯苓泽泻汤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在植物里面属于一种菌类,它的样子会有点像番薯的样子,但是不要将它和其他薯类的植物混淆在一起哦。茯苓的味道比较的甘甜,味道很平淡,有着健胃益脾的作用。甘草主要的用途是作为中药植物,味道有一点甜,并且会有特殊的味道,主要的功能是清热解毒,也有用作于制作糖果。

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是一款比较常见的汤,在老百姓的家中会常常看见。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里面,这款汤可以给人清热解毒,缓解一天的劳累,让身心都变得更加的舒畅,还有解暑的效果呢。

【方名】茯苓甘草汤(利湿之剂,水饮悸厥《仲景》)

【组成】茯苓、桂枝 二两,甘草 一两, 生姜 三两。

【主治】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

先治其水,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太阳证饮水过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动,不自安也。

亦治伤寒汗出不渴者。经曰:伤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汗而不渴为邪热未入里,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遗溺。

【方论】 此足太阳药也。淡能渗水,甘能宁心助阳,故用茯苓;辛能散饮,温能发汗解肌,故用姜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补气和中,故用甘草。

按:悸证,有过汗而悸者,有吐下而悸者,有气虚而悸者。惟饮之为悸,甚于它邪,以水停心下,无所不入,侵于肺则咳,传于胃为呕,溢于皮肤为肿,渍于肠间为利。故经曰:先治其水,后治其厥。厥为邪之深者,犹先治水,况病之浅者乎。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介绍了一下茯苓甘草汤的知识,因为这两种主要的材料在市场中都是比较容易买到,而且制作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也是很让人喜爱。如果在夏天上火的话,喝上这样的一口汤,能让身体的火熄灭,身体得到能量补充一样的精神,大家可以试试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