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人深思:只变化了一下药物剂量,即效如桴鼓,中医之玄妙让人叹为观止!!

 文文ap25 2021-09-27

中医博大精深,有时一味药之差则疗效大不相同,而有时剂量不同而疗效也会是大不相同,在上周的中医内部学习课堂上,师父张胜兵讲了一例特殊的病例,同样的方子,只是药量进行了变化,而疗效马上显现出来了,真是应了那句: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量之不同,功效不同。

这是一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同时伴脾大,门静脉高压,甲胎蛋白25,身上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胀,口干口苦,右胁痛,脉芤,舌红苔厚白腻,舌下脉络瘀阻。师父治以小柴胡汤、茵陈五苓散、实脾散方意进行加减,同时伍以活血化瘀、凉血去癍,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药,具体处方如下:

柴胡25g、黄芩10g、法夏15、党参10g,茵陈10g、茯苓15g,生白术15g、薏苡仁30g、大腹皮10g、槟榔10g、木香10g、木瓜10g、泽泻20g、川楝子10g、元胡10g、香附10g、陈皮15g、生白芍10g、丹参30g、红花15g、紫草10g、仙鹤草30g、茜草10g、鳖甲30g、浙贝30g、牡蛎30g、山慈菇15g、蜂房6g、生内金15g、生山楂15g、炒山楂15g、黄芪15g、泽兰15g、水蛭6g、土鳖虫10g、车前草30g、金钱草30g,7付。

患者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了一段时间,紫癜消失,胁痛也好了,但腹水、腹胀不见减轻,但也没有加重,还感觉有些烦躁。

于是师父仍以小柴胡汤、茵陈五苓散、实脾散方意进行加减,减少了一些药物,处方如下:

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碎)、党参10g、茵陈10g、茯苓15g、炒白术15g、薏仁30g、大腹皮10g、槟榔10g、木香10g、厚朴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6g、橘核10g、当归10g、玄胡10g、车前草30g、车前子15g、醋鳖甲30g、赤芍15g、红花10g、丹参30g、黄连3g、生姜3片,7付。

图片

患者吃了之后反馈感觉没有什么变化,师父沉思良久,问道:那你现在感觉最痛苦的什么?患者首:就是感觉腹胀特别厉害!腹胀!腹胀!突然师父灵光一现: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于是师父提笔将上方厚朴改为30克、生姜改为25克、泽泻加到30克,茯苓加到25克,嘱患者再服7付。

具体处方如下:

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碎)、党参10g、茵陈10g、茯苓25g、炒白术15g、薏仁30g、大腹皮10g、槟榔10g、木香10g、厚朴30g、泽泻30g、猪苓15g、桂枝6g、橘核10g、当归10g、玄胡10g、车前草30g、车前子15g、醋鳖甲30g、赤芍15g、红花10g、丹参30g、黄连3g、生姜25g,7付。

患者吃了几付之后,高兴地向师父反馈:张大夫,这次的药效果非常好,我的肚子不胀了,腹水也消了,你真是神医啊!师父还有点不太相信,特意和患者进行了视频,看到患者确实肚子小了,才相信患者的话。问患者现在感觉怎么样,患者说感觉和正常人差不多了。当然这只是患者的感觉,想要完全恢复健康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一味药没有变,只是剂量变化,效果却完全不同,可见中药剂量确实是影响治疗功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本方出自〈伤寒论66条〉。原文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厚朴、生姜用到了半斤之数,即使按古之一两,今用一钱的说法,也要用到24克左右。所以师父在这里用到了厚朴30克、生姜25克,同时加大了泽泻、茯苓淡渗的力度,所以胀去水除。

图片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淘宝京东有售!挂号张老师,可获取签名书以及与张老师合影留念!

生姜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为姜科植物姜的栽培品种菜姜的新鲜根茎。

生姜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谓“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功效为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

《伤寒论》共有113首方剂,其中35方用到生姜,用至三两者有20方,四两者2方,五两3方,六两1方,八两2方,其他7方,可见生姜在经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三两方——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和胃止呕

《伤寒论》中生姜用至三两的方剂有20首,主要功效有调和营卫、发汗解表、和胃止呕。

调和营卫是治疗伤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证的重要治法,均可用桂枝汤来治疗。方中桂枝解肌祛风,芍药养阴和营,生姜助桂枝解肌以调卫气,大枣助芍药以和营。两组药对共奏调和营卫之功。若以治疗半表半里之邪来看小柴胡汤,柴胡、生姜可以称为“表药”,黄芩、半夏、人参、大枣、炙甘草为“里药”,柴胡合黄芩和解表里之邪,生姜并大枣调卫和营,共助柴胡以祛表邪。

汗法在《伤寒论》中应用范围广泛,根据生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治疗伤寒表实证,以大青龙为代表方,方中麻黄、生姜同用发汗解表。第二类为小发汗,治疗外邪内饮证,代表方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等,方中单用生姜辛温发汗祛除余留的外邪。第三类是发汗祛湿,代表方桂枝附子汤或桂枝去桂加白术汤,生姜配伍附桂或附术,助阳以解在表之湿邪。

生姜药食同源,具有和胃止呕的功效。如在桂枝汤中治疗“干呕”,小柴胡汤中治疗“默默不欲饮食、喜呕”,葛根加半夏汤中治疗“但呕者”,理中汤的加减法中“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等。针对这些“呕”症,许多医家认为这是生姜发挥降逆止呕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生姜用量在三两时,强壮胃气是它的主要作用。治病求于本,因“胃气虚”而发生的呕吐,不可见“呕”而止,应从健胃和胃入手,胃气得复,则呕吐之症自除。另外一类是直接应用其健脾和胃的功效,如小建中汤健脾和胃,脾胃强健则(脘)腹痛自除。

图片

2、四两方——温通血脉,化饮消痞

《伤寒论》中生姜用至四两的有两方,桂枝新加汤和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62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本证为因发汗太过导致阴液损伤,无以充养肌腠,出现“不荣则痛”的疼痛。方中重用芍药以养阴,加人参以益气生津,重用生姜一则温阳助气,二则生姜走而不守,推动气血运行,两种功效配合以温通血脉。

《伤寒论》中生姜泻心汤是唯一一首以生姜作为方名的方剂,治疗“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的水气痞。本证病位在胃及胁下,为中阳不足,脾不运化,水湿停滞所致,重用生姜宣发中阳,辛散水饮,与半夏配伍,增强消痞化饮的功效。

3、五两方——降逆止呕

生姜用到五两,降逆止呕为其主要的功效,应用方有大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及栀子生姜豉汤。《伤寒论》云:“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从三条原文“呕不止”“噫气不除”“呕者”等症状可以看出三证均以气机上逆为主证之一。大柴胡汤中生姜配伍半夏降逆止呕;旋覆代赭汤中生姜配伍旋覆花、代赭石降逆下气;栀子生姜豉汤中以栀子宣发郁热,应用生姜降逆上升之热,从而降逆止呕。

4、六两以上方——宣散通阳

生姜用到六两以上则有宣散和通阳两种作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发汗后,腹胀满”,胀满为脾运失健,气机斡旋失常,水谷运化不利所致。方中厚朴消胀除满,重用生姜和半夏宣散滞气水饮,人参、甘草补益脾胃,病因得消,胀满得除。吴茱萸汤主治“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当归四逆汤主症合“人内有久寒”者,两方中的生姜以温中通阳散寒为主。两方中虽有温阳散寒之品,但生姜一则增强温阳之力,二则重用有宣散之力,使温阳之药流通全身以祛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