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条文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这条呢,按条文来说,我解释不了,这条文好像是错的,所以我不强行解释,提一下感觉有错的几点,然后按方剂来解释了。 一个地方是“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前面学的都是发汗后没好,不可用麻黄汤再发汗,得改用桂枝汤,这里反而不用桂枝汤,他又没给出理由,无法理解。 第二个是如果说这是倒装句,要放在“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面的话,也没道理,那我们得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了,治汗出而喘,这也是无法理解的。 第三个是“无大热”,这个无大热代表的是什么,不好解释,翻翻医案,看看临床,发高烧的时候用这个多的是,要强行解释的话,这个得说他代表阳明里实的发热。 主要是这三点,如果要自圆其说,就要脑补很多没提到的前提条件,但是脑补的就是对的吗?不一定,所以这个我不解释,直接跳过说实际什么情况用。 临床上,他这就是个肺热而喘的情况,不管你是误治的还是病情自己发展的,不管有汗没汗,不管有没有发高烧,他出现了肺热带喘的症状,就可以用他了。 比较稳的诊断的方法,他有咳喘,喘是个主症,胸闷。要看舌苔,这苔一般是黄的了,看脉象,脉象还没沉,一般还是浮的,如果沉了那就是到里了,这有热啊,还得是数脉,咳痰的话,一般为黄痰,严重点的铁锈色痰也可能。 麻黄和石膏的用量可以改,肺热厉害的,石膏多些,不是很热的,石膏少些都可以。改了一种,其实比例就变化了,实际改这药量的人很多,反正都能治好病 他这个病没到胃,如果遇到个平时脾胃虚弱的,吃这么多石膏下去,他得把胃吃坏掉,可能拉肚子,石膏少放点。 这里麻黄因为被石膏制了,也没有桂枝和生姜,他的效果不是发汗了,是宣肺平喘,加上杏仁,主要治喘。 这个简单的就说这么一些,欢迎补充。 附子补充==》 姚老师说的好,太阳病,病程较长,虽然已经发汗,但是病邪已经传经,由表入里,寒邪入里化热,这样就不能用桂枝汤这种辛温发汗的方剂。病者有里热,正所谓桂枝下咽,阳甚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后面的无大热,更加验证了有里热。低热不甚高,同样迫体内津液外出而汗,同时伴有咳嗽,这时候就需要宣肺的三拗汤同时清里热的石膏。请老师们参考。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