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背诵条文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这条很简单,主要就是根据寒热来判断虚实,我前面几条讲的时候有提到,发汗后阴液亏损是可能产生燥热的,他前几条缺少很多判断条件只说虚寒的情况,这条就开始提到实热了。 这种写法,我觉得他可能是讲太阳病的时候,只是简单提一下误治后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所以很多内容都省略了,然后有关联的又顺带提,又省略一些。当时如果不是刻竹片记载,用电脑打字的话,应该就很具体了。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这句68条也提过,虚寒说了,现在就说个实热做一下对比,表示发汗后一切皆有可能。“不恶寒,但热者,实也”,这就是转成实热证了,这里提供个治疗方向,是和胃气,其实就是清胃热,要说传经的话就是传阳明经。 但是只靠这个不寒但热,也是不能拿来明确用药的,所以他只能写个“与调胃承气汤”商量着用,并不是这个汤主之。他主不了,这个传经了,也可能是白虎汤证,大小承气汤证,都可能的。 这里的舌象脉象症状提一下,舌象一般为舌红苔黄,脉象一般为沉脉,滑数有力,症状当有发热不恶寒,小便黄。其它什么腹胀腹痛,便秘,口渴、烦躁的症状就用来辨别用哪种清热的方更合适了。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1)虚证辨治有以下条文 2)实证辨治有以下条文 3)自愈机转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