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70条

 ll无为 2019-12-10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欢迎大家加入学习微信群,扫文末二维码入群。

背诵条文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这条很简单,主要就是根据寒热来判断虚实,我前面几条讲的时候有提到,发汗后阴液亏损是可能产生燥热的,他前几条缺少很多判断条件只说虚寒的情况,这条就开始提到实热了。

这种写法,我觉得他可能是讲太阳病的时候,只是简单提一下误治后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所以很多内容都省略了,然后有关联的又顺带提,又省略一些。当时如果不是刻竹片记载,用电脑打字的话,应该就很具体了。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这句68条也提过,虚寒说了,现在就说个实热做一下对比,表示发汗后一切皆有可能。“不恶寒,但热者,实也”,这就是转成实热证了,这里提供个治疗方向,是和胃气,其实就是清胃热,要说传经的话就是传阳明经。

但是只靠这个不寒但热,也是不能拿来明确用药的,所以他只能写个“与调胃承气汤”商量着用,并不是这个汤主之。他主不了,这个传经了,也可能是白虎汤证,大小承气汤证,都可能的。

这里的舌象脉象症状提一下,舌象一般为舌红苔黄,脉象一般为沉脉,滑数有力,症状当有发热不恶寒,小便黄。其它什么腹胀腹痛,便秘,口渴、烦躁的症状就用来辨别用哪种清热的方更合适了。


【附】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
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条文58~70条的主要内容包括:1)虚证辨治;2)实证辨治;3)自愈机转。

1)虚证辨治有以下条文
(1)振寒,脉微细 -- 阴阳俱虚。(60#)
(2)汗后,反恶寒 -- 营卫两虚 -- 芍药甘草附子汤。(68#)
(3)身疼痛,脉沉迟 -- 营虚血少 -- 桂枝新加汤。(62#)
(4)叉手冒心,心悸欲按 -- 心阳虚 -- 桂枝甘草汤。(64#)
(5)脐下悸,欲作奔豚 -- 阳虚水动 -- 苓桂甘枣汤。(65#)
(6)心下逆满,头眩身振,脉沉紧 -- 脾虚饮逆 -- 苓桂术甘汤。(67#)
(7)昼烦夜静,无大热,脉沉微 -- 阴盛阳虚 - 干姜附子汤。(61#)
(8)烦躁昼夜无间 -- 阴阳俱虚 -- 茯苓四逆汤。(69#)
(9)腹胀满 -- 脾虚气滞 -- 朴姜夏草人参汤。(66#)

2)实证辨治有以下条文
(1)汗出而喘,无大热 -- 肺热壅闭 -- 麻杏甘膏汤。(63#)
(2)不恶寒,但热 -- 胃肠燥实 -- 调胃承气汤。(70#)

3)自愈机转
(1)误治亡血伤津 -- 阴阳自和者 -- 必自愈。(58#)
(2)误治津伤小便不利 -- 得小便利 -- 必自愈。(59#)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