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管理50强案例:深化六大机制建设,走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50强案例...

 昵称815848 2019-12-1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浙江省5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现有招生专业65个,涵盖工、农、医、教育、管理、艺术等领域,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聚焦教学管理的体系建设与举措创新,在目标管理、产教融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教师发展、质量保证等方面健全机制,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协同运作,形成了可推广和可示范的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

一、管理整体情况:“六大机制”构建综合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适应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和教学工作创新“两个关键”,着重探索二级目标管理、产教融合育人、专业内涵发展、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教学发展、内部质量保证等“六大机制”,以系统集成、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支撑,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 

1.强化教学中心,建立二级目标管理机制

学校着力“三个提升”,强化教学地位。提升领导力,确立党政一把手为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开展一轮二级学院院长教学述职,每学期组织“书记校长有约”活动;提升保障力,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全年日常教学经费投入达1.3亿元;提升整合力,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如2018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排三年5000万元的合作专项资金,企业捐赠学校1架退役波音737客机用作实训。

学校着力健全二级管理机构,独立设置教务处、教育督导处、校企合作处、创业学院,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形成合力。按照专业群组建二级学院,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兼教师一体化管理的专业级机构,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在二级管理的框架下,积极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将质量导向的目标考核运用到专业建设中,重点建立年度教学工作业绩和专业建设重点突破与创新项目相结合的教学考核体系。

2.搭建高端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学校开创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推进“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12家“校企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在此基础上,探索共享基地型、集团联盟型、资本混合型、校地合作型、研发引领型、丝路互惠型等多元化的建设途径,推动每个专业群建立一个高端的产教融合平台。如装备制造专业群与西子集团共建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智能化精密制造实训中心”,投资1.28亿元;现代农业专业群牵头成立的浙江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教集团;融入产业集聚区创办全省首家网络经济学院,试水混合所有制办学。

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学校以校企协同育人、分层分类培养等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如电子信息专业群实施面向产业新兴领域的“分流分层、多元结合”培养;装备制造专业群开设项目贯穿、学研互动的“工程创新班”;经管类专业开设跨专业的“新经济青年领军班”;汽修、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3.创设项目载体,建立专业内涵发展机制

学校围绕浙江省七大万亿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对接产业链构建16个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健康服务等新领域开辟新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服务、网络经济、现代农业等6大专业群,形成了“集群发展、突出重点”的区域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特征。

实施“领航”“双培”计划,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其中,“特色专业领航计划”先分为专业群领航和创新领域试点两类专业,再划分三个层级,分层分类推进专业建设。以重点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和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为主体,实施特色成果和标志性成果培育的“双培”计划,聚焦形成专业创新发展的特色主线,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有力提升专业实力和培养质量,并带动其他专业(群)发展。 

4.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课堂教学创新机制

学校以项目化、学习领域等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适应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按照模块化、结构化的课程逻辑,实施新技术课程群建设,如电子信息专业群引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开发课程。

持续深化课堂教学创新,积极创设课程培育建设的系列载体,重点开展校、院、专业三级“示范课堂”建设,实施课堂教学“六个一批”项目建设(一批优质平台课程、一批优质实训课程、一批示范微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批创新课堂、一批课堂教改项目),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五个一百”(百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百项“互联网+教学”教学改革案例、百堂“互联网+教学”示范课、百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百种新形态教材)计划,促进线上下线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5.实施教学诊改,建立内部质量保证机制

重点围绕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组织研制了《人才需求调研指导手册》《工匠精神培育操作手册》等19个相关诊改标准及操作手册,着力形成一套系列标准。围绕质量控制关键节点与核心指标,构建专业发展自我诊改、课程全过程自我诊改、教师发展自我诊改、学生成长性自我诊改等四大内部诊改载体,全面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搭建集信息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画像、数据监测及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地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平台,提升教学诊改的有效性。

6.分层分类培养,建立教师教学发展机制

学校以教师的教学发展为重点,高标准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推行教师发展学时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不断完善以“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发展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从师德师风、专业建设能力、教学保障能力、育人指导能力、个人发展能力、服务研究能力六个维度,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四种类型,正高教师、副高教师、中级以下教师三个层级,建立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创设教师教学业绩工作考核、“双师”能力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期考核等四项常态化、周期性考核评价项目,以及单项性、发展性或针对特殊群体的不定期、多元化的考核评价项目,构建“4+X”教师考核评价机制,2017年学校成为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的40所高校之一。

 二、管理特色创新:形成“四个新”的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特色

学校紧紧适应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注重教学管理的创新,在目标管理、共同管理、分类管理、开放管理上形成了现代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特色,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 目标管理的新内涵: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专业建设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断完善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以质量目标为导向来动态管理专业建设,构建了从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到目标反馈的完整的专业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解决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建设目标和重点不明确、标准层次和个性不突出等问题,极大地激发了专业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具体做法上,综合考量教学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证与诊改、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教育国际化、师资能力等专业建设实绩;重点考核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年度重点突破与特色创新项目,推动形成专业发展改革的特色主线,如电子信息专业群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采取阶段性突破的工作思路,加强专业新方向的建设。

2. 共同管理的新平台:搭建“四方参与、四类评价”质量管理平台

学校致力于建立一个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教学管理平台,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管理的组织与制度体系,有效激发多主体办学的活力。其中,围绕目标、过程、节点、结果和效果等要素,以“跨界、延伸、交互、反馈”为理念,构建了由“学生、教师、督导、社会(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等评价主体参与,涵盖“教学运行过程控制、课堂教学实时测评、顶岗实习环节监控、毕业生职业发展反馈”等评价类别的“四方参与、四类评价”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共同评价为核心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共同管理。在此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自主开发了质量管理系统,完善从收集、分析到评估、反思、改进的质量信息闭环系统。

3. 分类管理的新模式:“四说、四重、四接、四促”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师生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管理框架。其中,教研活动作为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专业主任说专业、课程组长说课程、骨干教师说课堂、专兼团队说项目”的“四说”活动;以专业为单位的“重点观摩三堂示范课、重点推进三项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做好三项社会服务项目、重点建好三个规范化实训基地”的“四重”活动;针对重点专业的“课程研究对接应用型学科的发展、课堂管理对接示范课堂的设计、实训运行对接高素质养成的要求、专业提升对接高端产业的需求”的“四接”活动;以及“以微课、精品课建设促课程载体多元,以平台课程建设促专业群转型升级,以示范课堂建设促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以课题招标与自选结合促教改效率优化”的“四促”活动,建立了多类型、分层次的主题教研活动内容体系,活跃教学创新的氛围,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4. 开放管理的新机制:建立基于“双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学校通过专业动态调整,建立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校企协同的开放性机制,推行基于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专业动态调整实行“双机制”,实现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编制的开放式管理。一方面,依托合作开发的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评估模型;另一方面,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立招生指标测算综合评价模型,每年组织一轮专业综合测评,突出录取分数、报到率等“进口”数据指标和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出口”数据指标;组织开展“从调研找差距、从数据看质量、从内涵谈发展”的专业深度剖析,不断完善“增、调、稳、退”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五年,学校停招专业8个、调整专业14个、新增专业4个。

三、管理工作成效:“四个高”彰显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成效

学校围绕“一条主线、两个关键、六大机制”的教学管理体系框架,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特色做法和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第一名。

1.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生竞赛成绩优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蝉联一等奖和总获奖数的“双第一”。毕业生广受社会赞许,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69%,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6.51%;用人单位对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到了91.4%;曾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院校。

2.教学成果层次高

在国家或省级的教学成果奖、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徒制试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主持(联合)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数量居全省高职第一、全国前列。

3.创新创业教育起点高

学校依托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以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紧密融入行业企业、有效融入区域经济“三融入”为理念,搭建课程、实践、竞赛、评价“四大平台”,实施启航、领航、远航“三航工程”,建立起了“三四三”的双创教育体系,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首批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百强创业社团等荣誉。

4.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高

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92.19,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值4.50。其中,教学水平满意度87.10,高于全省高职平均值4.33。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委托组织的2018年高职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总体满意度、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全部5个指数均入围全国高职前20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