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色梦舞台》赵曼琴:十六岁发表音乐作品,他用古筝弹奏出了艺术人生!

 刘沟村图书馆 2019-12-10

6月9日(本周日)早8:58,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

赵曼琴


教师资格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备考?

赵曼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艺术专修院院长、黄河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奥维也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自幼随其父亲——著名民间音乐家赵殿臣学艺,十五岁作曲,十六岁发表音乐作品。

传奇的古筝艺术道路

赵曼琴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古筝。父亲是个特别严苛的人,不仅在音乐上要求严格,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

从小跟着父亲学古筝的赵曼琴,也没少挨训。有一次,赵曼琴被训的不想学了,就故意把古筝找个理由借给别人,这一借就是半年。父亲知道后,气的半年没有跟赵曼琴说话。后来父亲还是想让儿子坚持训练下去,于是就自己走了几十里路,把古筝又扛回来了。

1971年,18岁的赵曼琴在县文工团任古筝演奏员,第一次参加乐队排练就因古筝跟不上乐队节奏被不懂行的指挥嘲笑,这促使他探索开创了快速指序技法。

这套快速指序弹法革新了古筝的演奏,他编写的筝曲《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等曲目在圈内已经流传很广。

传承与家人的支持

几十年的演奏人生,赵曼琴老师也是桃李满天下。赵曼琴的儿子赵冠华如今也是一名古筝大家。

在赵冠华眼中,父亲赵曼琴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对于艺术总是精益求精。父亲从不夸赞任何人,即使是在电视上看到学生的演出,也总爱挑毛病。因为这些,学生们还开玩笑要成立“赵曼琴受害者联盟”。但赵冠华也坦言,正是因为父亲的严苛,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赵曼琴的成功也离不开爱人陈旭丽的支持。陈旭丽说,在艺术上,丈夫赵曼琴就是她心中的贝多芬;但在生活上,丈夫就是“痴呆”。

赵曼琴每天都在钻研音乐理论,从不休息,脑子里时刻都在想古筝和音乐,经常会在半夜突然起床,把睡觉时梦到的灵感记下来。

为了研究快速指序技法,赵曼琴专门去学习物理学,天体学,运动学,解剖医学等专业知识。为了研究怎样可以让手指运动更快,他还曾经想去医院借“手”要自己解剖研究,后来怕吓着家人,于是就改成每天在家解剖猪蹄。

古筝传统的演奏法只用三个指头,如今八个指头快速演奏已经很普遍。像赵曼琴这样的古筝前辈,还有一些新生代,都在不断地为古筝适应现代乐队演奏做着贡献。

为传播新技法,如今赵曼琴常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使古筝能够从色彩乐器迈入旋律乐器的行列,是他的梦想。

传承台寄语

我想对我的学生们和孩子说:不管是练琴还是做事都要认真,要精益求精,你们要记得,只有对自己严苛要求,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把古筝弹好,把古筝的弹奏技法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