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历史名刀列传

 袁承志dtau70na 2019-12-11
我们在 日本国宝刀剑107把 一文中介绍了日本刀国宝级的刀剑,而在日本的文物中,国宝之下还有“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两个等级,一般可简称“重文”、“重美”,除此之外还有“御物”,也就是天皇家所有的东西,御物并不参与文部省的文物指定,但价值也是勿庸置疑的。在“工艺品”这个类目下,国宝有253件,重文有2469件,比国宝多得多了,难以一一介绍。因此,本文只选择御物、重文、重美中的“名物”作一介绍。

源满仲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名将,据《大日本史》记载:

源满仲,镇守府将军经基长子也。仕村上、冷泉、圆融、华山四朝。为人有勇略,善和歌。自王公以下,皆器重之。朝廷赖为爪牙。累历常陆介、武藏、摄津、越前、伊豫、陆奥等守、左马权头、治部大辅,拜镇守府将军,至正四位下,听内升殿。

初满仲以为镇护之任,非有利剑,不足以示威。数鸠冶工,多作刀剑。皆不惬其意。闻筑前有良工,因召而使作,亦不如意。工忧之,祈神七日,精鍊六十馀日,乃得二刀。满仲大悦,试斩死囚。其馀势一截其须,一断其膝,名曰须切膝丸。源氏世传宝之。

髭(zī)切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安綱(号 鬼切丸)

所藏:北野天满宫

种別:太刀

此刀曾经多次改名,传到源满仲的儿子源赖光手里时,借给“赖光四天王”之一的渡边纲,渡边纲说用它斩断了一个鬼的胳膊,于是改名叫“鬼丸”;赖光之后传给他的侄子赖义,赖义又传给其子八幡太郎义家,再后面传给义家的孙子陆奥四郎为义的时候,夜里听到它发出狮子的吼声,于是改名“狮之子”;为义后来将膝丸(此时改名为“吠丸”,或“吼丸”,不太确定)给了自己的女婿,又从播磨国请来铁匠,做了一把“狮之子”的仿品,以代替吠丸的位置,这把仿品的目贯是乌鸦的造型,因此命名为“小乌”,  小乌比狮之子长两分,有一次把两把刀拔出直立放置,刀却无缘无故倒了,发现小乌的茎断掉了两分,变得两刀长度相同,目贯也被切断了,为义认为是被狮之子切断的,于是将狮之子又改名为“友切”,传给长子源义朝,这时正值源、平两大家族的战争,义朝对平氏连战连败,有一天八幡大菩萨现身说:“这是友切这个名字不吉利的缘故,改回原名,剑的力量就会恢复。”义朝马上把此刀的名称又改回原来的髭切,不久,义朝死去,但源赖朝带着髭切平安去了伊豆,并最终灭掉了平氏政权,建立了镰仓幕府,开启了历经千年的幕府政治。

以上这些是一本叫作《剑卷》的书中的记载,里边诸多殊不可信之处,姑妄听之吧。

京都北野天満宮

膝丸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忠

所藏:大觉寺

种別:太刀

膝丸是髭切的兄弟刀,它的名称也是更改过多次,源赖光有一次生病,有一个很奇怪的法师靠近身边,赖光靠着枕头用膝丸砍了一刀,法师跑了,顺着血迹追去,发现一个坟墓,挖开以后,发现有一只四尺长的山蜘蛛,认为这是赖光的病源,于是把蜘蛛用铁签插在河边晒干,把膝丸改名为“蛛蛛切”;之后传到源为义手里的时候,听到这刀发出蛇哭一样的声音(蛇会哭?),于是又改名为“吼丸”,另一说“吠丸”。之后,作为礼物送给了源为义的女婿熊野别当教真,这个女婿觉得这刀太贵重了,自己怕是无法驾驭,于是献给了熊野权现(神庙)。再后来,第二十一代熊野别当灌增将此刀又赠给源义经,回到了源氏手里,义经感叹道:“在熊野的春天得到这把太刀,春天熊野的山的绿色比夏天要淡”,于是改名为“淡绿”。义经在与平氏的作战中颇有功劳,但在平氏被消灭后被其兄长源赖朝所忌,为了祈祷平安,向箱根权现献上此刀,但最终义经还是被逼自尽,此刀最终落入源赖朝之手。

自称是膝丸的刀不止大觉寺这一把,箱根神社也有一把、还有个人收藏的一把,但据专家判断另外两把都是镰仓时期的东西,而膝丸应该是平安时期才对。实际上膝丸、髭切都不过是源氏权力的象征,关于它们的故事看看就罢,不用过于认真。

小乌丸

指定:御物

无铭 传天国(号 小乌丸)

所藏:山里御文库(宮内庁管理)

种別:太刀

流派:大和

与膝丸、髭切是源家重宝一样,“小乌丸”也是传说中的平家重宝,据说是平贞盛镇压平将门和藤原纯友之乱时,从天皇那里拜领的。但从1185年坛之浦之战,平家灭亡之后就下落不明。江户时代后期的天明五年,平家的子孙伊势家向幕府提交了刀和刀装及传承的文书,同时献给了德川将军家,德川将军仍然将其寄存在伊势家,维新后,对马藩主将它买下,于明治15年,由宗重正伯爵献给明治天皇。

小乌丸消失六七百年的时间之后又重新出现,实际上是很可疑的。从刀本身来看,也不大像是平安时代的东西。因此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室町时的刀匠做的,只不过天皇认可了,别人也就不好太过质疑。至于所谓“日本刀工之祖”天国、天座,应该也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人物而矣。

锦包丝卷太刀拵,和刀相比,这种刀装更加不可能是平安时代的东西。

莺  丸

指定:御物

铭:备前国友成(号 莺丸)

所藏:山里御文库(宫内庁管理)

种别:太刀

流派:古备前

“莺丸”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不太清楚,室町时期也被称为“莺之太刀”。原来是室町幕府足利将军家的藏品。永享十一年,六代将军足利义教将它赐于结城战役中立了功的信浓国守护大名小笠原政康。在江户后期归于对马藩主宗家,之后又几次转手,最后被田中光显伯爵购得,明治四十年献给明治天皇而成为御物。

友成为平安后期古备前最具代表性的刀工,除了这把御物,现存还有国宝2把,重文4把,重美8把。

此刀为镐造、庵栋、腰反、踏张姿、小切先;地铁为板目肌、地沸厚、乱映;刃纹为小乱主调,带有较多的足、叶,可以看到金筋、砂流。茎为生茎,鑢目为胜手下,先栗尻。作风华丽。

岩融

这是一把三条宗近做的薙刀,据说是源平时期源义经手下的大将武藏坊弁的武器。“岩融”的意思是它可以把石头切开。但这些也只是传说。

鹤丸国永

指定:御物 

铭:国永(号 鹤丸)

所藏:山里御文库(宫内庁管理)

种别:太刀

流派:五条派

此刀是享保名物帐所载的鹤丸国永,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原来刀装上的金具带有鹤的图案。据记载,此刀原来在镰仓幕府将军北条家传承,战国时期被织田信长所得,赐给了三枝勘兵卫。之后由本阿弥家收藏,在贞享时转让给了伊达家。明治34年,伊达宗基侯爵将它献给了明治天皇,成为御物。

五条派是山城传稍晚于三条派的派别,文献记载有兼永、国永、兼次、兼安等代表刀工,但现在有可以确认的传世作品的,只有兼永和国永,国永是兼永的儿子或弟弟不太确定。

本太刀作为五条国永的作品,在古京物中也算是屈指可数保存完整的太刀。

此刀为镐造、庵栋、腰反、踏张姿、小切先,呈现出平安时期特有的优美姿态;地铁为小板目肌,带有地沸和较细的地景;刃纹为小乱基调,混杂有小丁子、足、叶,匂口深,很好的小沸,物打附近有金筋;茎为雉子股生茎,鑢目为胜手下。


鬼丸国纲

御物

铭 国綱(号 鬼丸)

所藏:山里御文库(宮内庁管理)

种別:太刀

流派:粟田口派

鬼丸国纲是“天下五剑”之一,天下五剑指三日月宗近(国宝)、童子切安纲(国宝)、鬼丸国纲(御物)、大典太光世(国宝)、数珠丸恒次(重文),对于天下五剑、天下三作之类的说法不要太认真,如果问这五把刀一定比别的都好吗?那就没法回答。

这把刀是从北条家到足利家、丰臣秀吉、德川将军家、明治天皇依次传承,总是属于当世最有权势的人物。

关于鬼丸名号的由来,扰《太平记》记载,北条时赖在枕边出现了夜鬼,很痛苦,有一天晚上,梦中出现一个老翁,说:“我是国纲,但是被肮脏之人握住,生了锈,无法拔出鞘,如果想早点消灭鬼,要先除锈。”时赖立刻为这把刀作了保养,把刀立在房间,刀倒下,砍掉了火盆台上的银制鬼头。从此时赖就不再受鬼的困扰,于是命名为“鬼丸”。

此刀为镐造、庵栋、中反、中切先;地铁为小板目、小杢目交错、丰富均匀的地沸,即粟田口派的梨子地肌,并带有地斑;刃纹为总体浅湾,小乱,带有小沸、小足、叶,匂品沉;生茎、先栗尻、鑢目胜手下。

鬼丸国纲所配的革包太刀拵,这时才形成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太刀拵的一般特征

鸣 狐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左兵卫尉藤原国吉(号 鸣狐)

所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种别:刀

流派:粟田口派

此刀是粟田口国吉的名作,刃长为54厘米,算是比较长的胁差的长度,但是平造,这样的刀叫作“大平造”,是现存名刀中惟一一把采用大平造的。鸣狐这个名号的来由也不太清楚了。

此刀为平造、三栋,重厚;地铁为粟田口派所独特的小板目肌及浓厚均匀的地沸,也就是“梨子地肌”;刃纹为广直刃基调的小互目、小湾,可以看到足、叶、二重刃等特效。

国吉是镰仓中期粟田口派刀匠,一般认为是则国之子,被授左兵卫尉的官衔。他的太刀、短刀都很出色,也做过剑。滕四郎吉光是他的儿子或弟子。

梨地葵纹金贝莳绘刀筒

东京国立博物馆,比想像的小得多,所藏的刀剑,能公开展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一期一振藤四郎

藤四郎吉光以短刀闻名,这把刀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打造的惟一一把太刀,“一期一振”这个名号也正是由此而来。但实际上据记载吉光并不止做了一把太刀。

这把刀原来是丰臣秀吉所有,而丰臣秀吉之前是怎么传承的就不太清楚了,各种说法都不太一致。秀吉对此刀极为珍视,使用泰斗级金工后藤祐乘做的金具配上刀装,还专门做了箱子保存,同箱中还放有狮子贞宗等名刀。可惜在大阪城陷落时被烧了,攻占大阪的德川家康为此也非常婉惜,命初代越前康继重新作了“再刃”,即重新淬火。它原长是85.8厘米,后来做了大磨上,只剩下69.1厘米,刀铭成为额铭。这个大磨上是不是康继所做,也有争议。

家康死后成为尾张德川家的藏品。文久三年,尾张德川家十五代德川茂德献给孝明天皇,现在是御物。

此刀为镐造、庵栋、猪首切先;带有棒樋;地铁为小板目肌;刃纹为中直刃基调的互目、小乱交互,带有小沸、小足、砂流等特效。从一本《光德刀绘图》看,它原来的刃纹是乱刃,可能康继重新淬火后成为直刃了吧。

《光德刀绘图》中的一期一振藤四郎的乱刃

骨喰(cān)藤四郎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粟田口吉光 (名物 骨喰藤四郎)

所藏:丰国神社

种别:胁差(指定薙刀)

流派:粟田口派

这把刀的名号是源于享保名物帐的记载,有人拿着此刀向人挥舞,一不留神就把对方的骨头砍碎了。关于此刀的传承也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先由源赖朝赐给丰后国的守护大友家的初代当主大友能直,室町时期传到足利将军家,战国时期,归松永久秀所有,大友宗麟从久秀那里买来,重归大友家。而丰臣秀吉听到这把刀的故事后很想要,大友义统便将它进献给了秀吉。之后大阪城陷落后此刀下落不明。再后来被一个农民找到,落入本阿弥光室之手,光室又献给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也是发现被光烧过,由康继再刃处理。到明治时期,德川宗家第十六代家主德川家达公爵送给了明治天皇重建的丰国神社,现在仍然在此神社收藏。

此刀原为薙刀,后被改成了胁差。但作为重要文化财还是按薙刀指定的。

五虎退吉光

认定:重要美术品

铭:吉光(号 五虎退)

所蔵:个人藏(寄存 米泽市上杉博物馆)

种别:短刀

流派:粟田口派

五虎退吉光是上杉景胜亲选的三十五把刀之一。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派的遣明使,在荒原中遇到五只虎,用这把短刀把老虎吓退了。回国后,向义满报告了这一经历,“五虎退”的名号就流传开来。后来传到上杉家。明治十四年,明治天皇巡游山形、秋田等地,上杉家将此刀给天皇御览,并将一把守家的太刀献给天皇。昭和12年,认定为重美。

此短刀为平造、三栋、内反,表里都有护摩著(指平行的两条浅樋),地铁为小板目肌,地沸微尘。刃纹为中直刃、浅湾交互,鎺元附近有二重刃;生茎、胜手下、先栗尻。


平野藤四郎

认定:御物

铭:吉光(名物 平野藤四郎)

所蔵:山里御文库(宫内庁管理)

种别:短刀

流派:粟田口派

此刀原来是一个叫平野道雪的商人所持有。有一个叫木村常陆介重兹的,是丰臣秀吉的家臣,他花了三十二金从平野道雪手里买来,献给丰臣秀吉。之后秀吉又将它赐给前田利长,利长又献给德川秀忠(前田家也是墙头草,谁强就倒向谁)。之后利长的养嗣子前田利光娶了秀忠的女儿为妻,秀忠又把赐还给前田家。明治15年,前田家将此刀献给天皇。

此刀为平造、三栋、内反、身幅广;地铁为小板目肌,但栋部为柾目肌;刃纹为广直刃、浅湾,带有小足、叶;表里都有樋,表面刀茎处有添樋的痕迹;刃长为30厘米,是吉光短刀中最长的一把,吉光比较短的短刀代表为厚藤四郎21.8厘米、乱藤四郎22.6厘米,中等长度的有信浓滕四郎25厘米,后滕藤四郎27.7厘米。


数珠丸恒次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恒次(号 数珠丸)

所藏:本兴寺

种别:太刀

流派:备中青江派

数珠丸恒次也是“天下五剑”之一,是日本佛教日莲宗的祖师日莲上人开山之际,信徒波木井三郎实长献上的护身刀。此刀因为日莲在刀柄缠了数珠,因此称为“数珠丸”。之后一直保存在身延山久远寺,曾经丢失,大正2年(1913)左右,杉原祥造发现在被拍卖,经过一番周折,现在在本兴寺收藏。

恒次是古青江派刀匠,与贞次、助次相并列,此刀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但在近年的研究中,也有人认为是备前国的同铭刀匠所做,因为此刀刀铭在佩表一面,而备中的刀铭往往刻在佩里一面。

此刀为腰反、踏张姿;地铁为小板目肌、乱映立;刃纹为直刃调小丁子、足、小沸;帽子为小丸。刀茎佩表为恒次二字铭。

本兴寺

妙純傳持

指定 :重要文化财

切付铭:妙纯传持 ソハヤノツルキ ウツスナリ

所藏:久能山东照宫

种别:太刀

流派:三池派

这把刀风格上和国宝“大典太光世”比较相似,有人认为也是光世的作品,但从地铁来看,比“大典太”的年代要新,更多的人认为是光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做。 

这把刀没有刀匠铭,但有所持铭“妙纯传持”,这个妙纯,一般认为是美浓国守护代斋藤得国的入道名。刀茎上还有一串日文片假名“ソハヤノツルキ ウツスナリ”,其含义也是众说纷纭。最普遍的是认为表示平安时期著名武将坂上田村麻吕的名刀“楚叶矢”的复制品。德川家康平生最爱此刀,相信它就是上古名刀楚叶矢。实际上坂上田村麻吕的年代还是上古刀,一般都是直形,不太可能有这样形制的刀。

也有人认为这把刀只不过是初代关兼定做的。

久能山东照宫

国宝“大典太光世”

獅子王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号 狮子王)

所蔵:东京国立博物馆蔵

种别:太刀

流派:大和

平安末期武将源赖政的佩刀,名号来源不明。《源平盛衰记》中记载,此刀是由于源赖政射落了一只令天皇烦恼的怪鸟,由关白大臣近卫基实赐予的。源赖政箭法超群,同时还是一位诗人,擅作“和歌”,他77岁时绝笔写到“树间花开,使我心哀”。

此刀刃长77.3厘米,镐造、腰反,姿态雄伟而挺拔,地刃呈现出初期大和传的风格;细直刃。

此刀所配的黑漆太刀拵是镰仓初期的典型太刀装,已经具备了后来主流太刀拵的基本形制。

祢(mí)切丸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号 祢切丸)

所藏:日光二荒山神社

种别:大太刀

流派:不明

这把太刀是日光二荒山神社的御神刀,它的名号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最被接受的一种是说日光山中有一个叫作“祢”的妖怪,被这把太刀斩了,因此称为“祢切丸”。每年4月13-17日,要搞一个“弥生祭”,在山上捕获的牡鹿皮上,画上“祢切丸”和神社收藏的另外两把太刀——濑昇太刀、柏太刀,一起献给神。

二荒山神社是关东的古社之一,由于枥木县也有一个二荒山神社,为了区分,称这一个为“日光二荒山神社”,枥木县那个称为“宇都宫二荒山神社”。本社从建造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神社内收藏的名刀还有不少,如太刀日光一文字,正是由此神社而得名。

日光二荒山神社

姫鹤一文字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一 (号 姫鹤一文字)

所藏:米泽市上杉博物館

种別:太刀

流派:一文字派

这把太刀也是上杉景胜亲选三十五腰刀之一,这个名号的由来说法很多,但都缺乏有力的根据。一直在上杉家收藏,直到战后被出售,成为个人藏品。平成九年,由米泽市购入,现在在米泽市上杉博物馆收藏。

此刀为镐造、庵栋、腰反,身幅广、踏张姿,猪首切先;地铁为板目肌、杢目肌交互、肌立、有鲜明的乱映;刃纹为丁子乱主调,间杂重花丁子、袋丁子、互目乱,并带有飞烧、栋烧、足、叶、金筋、砂流;帽子为表大丸、里一枚;生茎、栗尻、鑢目为筋违。

刀装为合口拵,没有镡,这在打刀拵中很少见;黑漆鞘、柄,柄卷为平卷。

米泽市上杉博物館

道誉一文字

指定:御物

铭:一(名物 道誉一文字)

所藏:宫内庁管理

种别:太刀

流派:一文字派

此刀的名号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武将佐佐木高氏,号道誊,但经历不明。江户时期由一南部家赠送尾张德川家名刀“龟甲贞宗”,此刀作为回赠归南部家所有。后由南部利淳献给明治天皇,成为御物。

此刀为镐造、庵栋、腰反、踏张姿、中切先,呈现镰仓中期的豪壮刀姿;地铁为小板目肌,地沸细小,乱映立;刃纹为大丁子乱,有重花丁子、蛙子丁子、袋丁子交互;叶比较多,小沸,带有金筋、砂流;生茎,先栗尻,鑢目筋违,铭“一”字。体现出华丽的一文字派特征。

南泉一文字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一文字(号 南泉一文字)

所蔵:徳川黎明会

种别:刀

流派:一文字派

这把刀的名称源于中国佛教典故“南泉斩猫”:庙里东西堂两边的和尚争夺一只猫,禅师南泉说:“谁能说得清道理,这猫才能得救,没人说不清就杀了它。”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南泉就一刀把猫杀了。晚上,一个叫赵州的和尚回来,听说这事之后,脱下鞋顶在头上走了出去。南泉禅师说:“白天如果你在,猫就得救了。”这故事的意思可能可能是说猫本身很可爱,但为猫起争执就不对了,把鞋顶在头上意思也是说这是本末倒置。

据说这把刀室町时期在足利将军家收藏,研磨的时候有一只猫扑了过来,就被刀劈为两半。人们马上想起了“南泉斩猫”这个典故。这说明室町时期,日本人对中国佛教知识是非常熟悉的。

此刀为大磨上,镐造、庵栋,稍带猪首风的中切先,反浅;地铁为小板目肌、鲜明的乱映;刃纹为大房、重花丁子乱,足、叶丰富,是镰仓中期福冈一文字派的典型作风。

此刀配有多套刀装。

金襴包刀拵

蜡色金霞小刀拵

梨子地刻小刀拵

徳川黎明会

疱瘡正宗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无铭 相州正宗(号 疱疮正宗 )

所藏:佐野美术馆所

种别:刀

流派:相州传

本刀是元禄十六年( 1703年)伊势津藩四代藩主藤堂高睦作为袭封礼献给五代幕府将军德川纲吉的。宝永二年(1705)由纪州德川藩主德川吉宗就任,此刀作为礼物归于纪州德川家;后来吉宗继任德川八代将军,享保元年(1716),吉宗的儿子家重天花痊愈,为了庆祝,将此刀赠给家重。此刀由此而得名。

此刀为镐造、庵栋、中切先;地铁为板目肌,带有地沸、地景、飞烧,物打处有汤走;刃纹为乱刃,带有金筋、稻妻,帽子为火焰;表里棒樋。大磨上无铭。

佐野美术馆所

会津正宗

指定:御物

铭:无铭 相州正宗(名物 会津正宗)

所蔵:山里御文库(宫内庁管理)

种别:刀

流派:相州传

这把刀最初是江户初期会津领主蒲生氏乡花四百贯钱买来的,请埋忠名寿做了金具。之后氏乡之子秀行将此刀献给德川家康,家康又赐给尾张大纳言义直,义直又献给德川秀忠。明治十二年( 1879年)献给有栖川炽仁亲王,再从有栖川宫献给明治十八年( 1885年)明治天皇,现在成为御物。蒲生氏乡也是当时的名将,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手下缕立战功,文武双全,也精通茶道,对刀剑也非常在行,他收藏过的名刀还有会津新藤五、光切长光、江户长铭正宗(被烧毁)等。

此刀为镐造、庵栋、身幅广、反浅、大切先。地铁为板目肌;刃纹为广直刃,稍带小足、叶,佩里面有尖刃、袋刃交互,整体荒沸厚。是正宗晚年的作品。

石田正宗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无铭 相州正宗(名物 石田正宗)

所蔵:东京国立博物馆

种别:刀

流派:相州传

此刀名号由来是丰臣氏家臣、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所持的,它的栋上有两处切痕,因此又称为“石田切”。据享保名物帐记载,宇喜多秀家从毛利若狭守以四百贯买来,赠送给三成。秀吉死后,丰臣政权内武功派的七将(池田辉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浅野幸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与三成的矛盾加剧,发生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袭击三成的宅邸的事件,德川家康加入仲裁,三成辞去五奉行的职务,家康命令次子结城秀康(越前松平家的藩祖)护送到城里,作为感谢结城秀康的礼物,三成将这把正宗的刀送给了结城秀康。德川家康原来姓松平,信康的后代又恢复了松平这个姓,即越前松平家,之后与童子切安纲、稻叶江一起作为三宝物传到津山松平家。二战结束前归了刀剑收藏家中岛喜代一,再转让给另一位收藏家佐藤宽次。如今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石田贞宗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相州正宗(号 石田贞宗)

所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种别:胁差(指定名称短刀)

流派:相州传

这把刀是石田三成所持的胁差。三成在关原之战中大败于家康,之后被俘。有传说三成并非被杀,而是家康有爱才之意,暗中将三成托付给家臣榊原康政,三成藏在榊原康政家中一直到死。之后这把刀就归榊原家所有。后来被指定为重文,如今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石田贞宗长31.4厘米,按现在标准属于胁差,但当时是按短刀指定的。

此刀为平造、三栋、身幅广、重薄;地铁为板目肌、杢目肌混合,带有地沸、地景、地斑等;刃纹为小互目带有小沸、小足、砂流。雕刻有梵字、莲台、锹形、素剑。


物吉贞宗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相州贞宗(名物 物吉贞宗)

所藏:徳川美术馆

种别:短刀

流派:相州

此刀名号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德川家康深爱此刀,特别锋利;另一种是说带着这把刀逢战必胜。感觉后一种说法更为合理。在家康之前,此刀是丰臣秀吉所有,秀吉死后由秀赖继承,庆长六年秀赖送给家康。后来在尾张德川家收藏,据说是家康的侧室龟方偷偷拿出送给尾张德川初代藩主德川义直的,因为义直是她的亲生儿子。如今仍然收藏在德川黎明会入旗下的德川美术馆。

此刀为平造、三栋、身幅广,属于“寸延短刀”,雕刻有莲台、锹形、素剑,地铁为小板目肌,带有地沸、地景;刃纹为湾刃调小乱、小互目混合,带有小沸、金筋、砂流、汤走;茎为生茎、鑢目胜手下。从风格上被认为是贞宗作品中最接近正宗的,但较大而被认为是贞宗所做。地、刃都极为优质,是正宗、贞宗系列刀剑中的杰作。

蜡色漆合口拵

太鼓钟贞宗

指定:重要文化财

无铭 相州贞宗(名物 太鼓钟贞宗)

所蔵:个人藏

种别:短刀

流派:相州

这把短刀名号的由来据说是先前被一个名叫太鼓钟的商人所持有,但在他之后的传承情况不明,只知道后来毛利藤四郎秀包得到此刀,将它献给德川家康,家康死后归德川赖宣所有,元和三年赖宣又献给他哥哥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秀忠的姪女兼养女振姬嫁给仙台藩二代藩主伊达忠宗,秀忠又将此刀送给了忠宗。之后在伊达家收藏,战后成了个人藏品。

此刀为平造、三栋、细身、内反;地铁为板目肌,带有地景、较厚的地沸;刃纹为浅湾、小互目,带有箱刃风,频繁的金筋、砂流、汤走。雕有腰樋、素剑。舟形茎,鑢目切,剑形尻。是贞宗作品中最小的短刀,表现出贞宗温和风格的杰作。


桑名江

指定:重要文化财

(金象嵌铭)义弘本阿(花押)/本多美浓守所持(名物 桑名江)

所藏:京都国立博物馆

种别:刀

流派:越中松仓乡

乡义弘是“正宗十哲”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他的名刀“稻叶江”、“富田江”都被指定为国宝,而这把“桑名江”为重文。“桑名”是地名,此刀原来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平八郎忠胜的嫡子伊势桑名藩主本多忠政所有。据记载,此刀是忠政猎鹰的时候,在一个村的民宅借宿,发现屋内祭着一把刀,问房主,说是自己家传的灵刀。忠政请拿过来看,发现确是难得的利刃,于是花数金买下。后经本阿弥光温鉴定,认为是乡义弘所做。因而名之“桑名江”(江和乡在日文中同义)。 

大倶利伽罗广光


指定:重要美术品

无铭:相州广光(名物 大俱利伽罗广光)

所藏:法人藏

种别:刀

流派:相州传

此刀名号的由来是刀身雕刻的大俱利伽罗龙。江户初期德川将军家向仙台藩下达江户城石垣修筑的命令,完工时作为奖赏授予的。之前的来历不明。昭和九年是伊达兴宗伯爵所有,现在是大阪的企业所有。

此刀大磨上无铭,但被认为是相州广光的作品。广光与贞宗、秋广等同为南北朝相州传的代表名工,相州传的在铭作很少。

此刀为镐造、三栋、重厚、身幅广、大切先;地铁为板目肌;刃文为互目小乱,带飞烧,有皆烧的倾向;帽子为一枚;雕刻有腰樋、大俱利伽罗龙。是广光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正宗之后南北朝相州传的代表作之一。

宗三左文字

指定:重要文化财

金镶嵌铭:织田尾张守信长(名物 宗三左文字)永禄三年五月十九日义元讨捕刻彼所持刀

所蔵:建勋神社(寄託先 京都国立博物馆)

种别:刀

流派:左文字派

此刀战国时期是三好政长所持有,因其入道名为“半隐轩宗三”,刀的名号即由此而来。后来,三好宗三将它转让给武田信虎,信虎又送给了其婿今川义元。因此,此刀也被称为“义元左文字”。永禄三年义元在桶狭间战役中战死,此刀落入织田信长之手,据《信长公记》记载,信长用它进行多次试斩,确认其锋利度,把它由二尺六寸多磨上为二尺二寸多长。刀茎刻上信长的金镶嵌持有铭。信长对此刀喜爱有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以此刀为伴。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向织田信长发动突袭,信长自焚而死。之后,担任信长守夜之人的松尾大社神官的女儿从废墟中发现此刀,带着逃走,先藏在父亲之处,后献给丰臣秀吉。再后来被丰臣秀赖继承,庆长六年秀赖将它送给德川家康。德川将军家将此刀与本庄正宗一起珍藏,但在明历大火中被烧。之后由三代越前康继重新淬火再刃。继续在德川将军家传承,明治二年天皇追授信长建勋神号,设立建勋神社,德川家向该神社供奉了本太刀。

左文字是九州代表名工,原名左卫门三郎,刀铭简略为“左”字,通称“大左”,是筑前刀工实阿之子,年代在南北朝前期,正宗十哲之一。九州原来的风格是直刃基调,地刃都比较暗淡;大左向正宗学习后作风受相州传很大影响,改为乱刃基调,并带有金筋、地景、沸等效果。

小夜左文字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左(名物 小夜左文字)

筑州住

所藏:法人藏

种别:短刀

流派:左文字派

小夜中山,又称“佐夜中山”,是位于日本静冈县挂川市佐夜鹿的山口。传说此地有一块“夜泣石”,会发出婴儿哭声。被认为是远州七大怪事之一。诗人西行法师写过一首和歌,“年たけてまた越ゆべしと思ひきや命なりけり小夜の中山”,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

“年复一年,忧思益添;一生将尽,小夜中山。”

这把刀的名号据说笔这首和歌有关。享保名物帐记载,此刀原来是住在远州的浪人所有,这个浪人死后,他的妻子想把它卖到挂川,在路过小夜中山时被强盗杀死,刀也被夺走。留下一个孤儿,被姨母抚养成人,长大后成为一名研磨师。他从姨母那里知道了以往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浪人委托他研磨一把左文字的刀,他认出这就是自家丢失的那一把,这个浪人就是杀害自己母亲的仇人,于是杀死了这个浪人,报了杀母之仇。挂川藩主山内一丰听到这件事,将此刀买了来,之后又转让给了细川幽斋。再以后陆续经过细川、黑田、浅野、土井诸大名之手,到昭和时期,落入做刀名家柴田果的手中。现在是大阪府的法人所藏。

此短刀为平造、三栋,身幅略宽,反只有一点点;地铁为板目、杢目肌交互,带有地景、细小的地沸;刃纹为小湾基调,带有尖刃、互目,金筋、砂流较多;生茎、鑢目大筋违、先栗尻。

大左现存的刀中有国宝2把,重文、重美各4把。短刀尤其受推崇,在整个日本刀史上被认为是仅次于粟田口吉光、新藤五国光短刀名家。

山姥切长义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本作长义 天正十八年庚寅五月三日九州日向住国广铭打 (名物 山姥切)

天正十四年七月廿一日小田原参府之时从屋形样被下置也

长尾新五郎平朝臣顕长所持

所藏:徳川美术馆

种别:

流派:长船派

此刀为备前长义作品的顶峰。它的名号由来不清楚。它是于天正十四年(1586)北条氏赠送给长尾显长,现在看到的铭文也是那时刻的。之后经过个人藏家之手,延宝九年被尾张德川家二代藩主德川光友收购。现在仍由德川黎明会收藏。

此刀原来都以为是国广做了磨上,但后来认为国广只是刻了铭,因为一般国广做磨上的情况,会注明“磨上之”或“上之”,而本作写的只是“铭打”。另外从刀茎来看,茎的锈迹比铭中的锈年代更老。

此刀为镐造、庵栋、身幅广、大切先;地铁为小板目、杢目肌交互,带有肌立的效果;刃纹为大乱、小乱交互。整体呈现豪壮刀姿,是长义所做刀中的极品。并且对称为新刀横纲的堀川国广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整个“庆长新刀姿”的形成,都可能与此刀有关。

一国兼光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备前国长船兼光 文和二二年乙未十二月日(号 一国兼光)

所藏:高知城历史博物馆

种别:太刀

流派:长船派

长船兼光是备前长船派正系传人,被认为是景光之子,和比他稍晚的长船长义齐名。兼光在继承备前传同时,吸收了相州传的技术。成为“相传备前”的代表名家。

关于这把刀有一段轶闻:江户时期纪伊和歌山藩主德川赖宣,是有名的爱刀家,听说土佐藩二代藩主山内忠义藏有兼光做的太刀,就拜托伊势津潘主藤堂高虎传话,希望忠义能够转让此刀。结果忠义一口拒绝,说兼光是自己收藏的第一名刀,不能转让。高虎不悦,问道:“假如提出要求的不是赖宣,而是将军的命令,又怎么办呢?”忠义说:“即使是将军的命令也不行,我们土佐一国的价值总和也抵不上这把兼光。”由此,这把刀之后就被称为“一国兼光”。现在这把刀已成为日本高知县的藏品。

高知城历史博物馆

大兼光

指定:重要文化财

金象嵌铭 备前国兼光 本阿弥(花押)(名物 大兼光)

所蔵:佐野美术馆

种别:

流派:长船派

 这把“大兼光”也是享保名物帐所载的“名物”,因为长得大而得名。此刀是延文时期兼光的典型作品,本来是刃长超过1米的大太刀,后来做了大磨上,才当成打刀使用了。现在它的长度为83厘米,在打刀中也算很大的了。原来是丰臣秀吉所有,后在德川将军家传承,现在是佐野美术馆藏品。

青木兼元

认定:重要美术品

铭:兼元(号 青木兼元)

所藏:个人藏

种别:

流派:美浓

此刀是孙六兼元作品中的名刀“青木兼元”,这个名号的由来源于持有者青木民部大夫一重。姊川合战中,此刀杀死了朝仓猛将真柄十郎左卫门直隆,因此又名“真柄切兼元”。但更多史料并不支持青木一重一个人杀了真柄十郎左卫门的说法,而是几个人和十郎左卫门战斗,可能最后一击的是青木一重。青木一重死后,其子青木甲斐守兼之以一重遗言将此刀送给一重旧主丹羽长秀的儿子丹羽五郎左卫门尉长重,之后传到陆奥二本松藩主丹羽家,昭和十四年认定重要美术品,现在是个人藏品。

此刀为镐造、庵栋、身幅广、大切先、先反;地铁为板目肌;刃纹为兼元代表性的三本杉,小沸、砂流;生茎、先栗尻;鑢目鹰羽,铭“兼元”。

山伏国广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日州古屋之住国广山伏之时作之 (号 山伏国広)

天正十二年二月彼岸

太刀主日向国住饭田新七良藤原祐安

所藏:个人藏

种别:太刀

流派:堀川派

“山伏”是和日本佛教有关的一种“山中修炼”,国广应该做过这种事,据刀铭来看,这把刀也是在“山伏”的时候做的,刀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天正七年到十三年间国广现存作品只有这一把刀,这也表明国广在“山伏”时没有怎么做刀。从刀铭还可以看到订货的人叫饭田新七良祐安,此人属于伊东家一族。之后的传承不清楚,现在是个人藏品。

此刀为镐造、庵栋、身幅广、先反、中切先;地铁为板目肌、肌立效果、地沸;刃纹为小湾、互目、尖刃,带有飞烧;表面雕刻有不动明王立像,里面有棒樋、梵字、“武运长久”的汉字;生茎、鑢目胜手下、先刃上栗尻。总的来说,是相州风和末关风交织的风格。

在日本刀历史上,对同时期内全国范围的刀工都产生影响的名家有三人,古刀期是正宗,新刀期就是堀川国广,新新刀期则为水心子正秀。因新刀期用的钢材已经和古刀不同,做刀的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国广游历了很多地方,博采众长,并将自己的技术传授他人,被称为“新刀之祖“,或”新刀横纲“。


山姥切国广

指定:重要文化财

铭 九州日向住国广作 天正十八年庚寅弐月吉日 平顕长(号 山姥切国广)

所藏:个人藏

种别:

流派:堀川派

此刀是备前长义的名作“山姥切”的仿品,因此也叫作“山姥切”。日本古代名刀的仿做从来都很多,但像这样仿品和原品差不多同样受推崇,又都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的,仅此一例。 此刀原来是井伊家所有,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曾经烧毁,昭和35年井伊家赐予某旧臣,之后转让给收藏家高桥经美氏。现在仍然是个人藏品。

这个时期的国广作品多为末关派作风,但这把刀是模仿长义的相传备前作风。此刀为堀川国广的最高杰作。镐造、庵栋、身幅广、重薄、镐低、大切先;地铁为板目、杢目肌交互,总体肌立效果,带有地沸、地景;刃文为湾刃基调互目乱、大乱,足、叶丰富,带有金筋、砂流、飞烧;茎为生茎,鑢目筋违、先栗尻。


浦岛虎彻

铭:长曽祢兴里(号 浦岛虎彻)万治三年十二月日 同作彫之

传来:因州鸟取藩主池田家

种别:胁差

流派:江户新刀

这把刀名号中的“浦岛”据说是指浦岛太郎, 这是日本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此人是一个年轻渔夫,因救了龙宫中的神龟,被带到龙宫,并得到龙王女儿的款待。但浦岛太郎思念家乡,于是告别,临别之时,龙女赠送他一玉盒,告诫不可以打开它。太郎回家后,发现亲人认识的人都不在了。他打开了盒子,盒中喷出的白烟,太郎一瞬间变成了一个老翁。原来,他在龙宫中虽然只住了不长的日子,但人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日本刀的雕物一般也就是素剑、三钴付剑、梵字、龙、不动明王等有限几种题材,而这把刀却雕了一个钓鱼人,非常特别。但要说钓鱼人就是浦岛太郎,并不太令人信服,雕刻的画面中也没有看到其他和浦岛太郎有关的乌龟、玉盒等物。

此刀为平造、庵栋、重薄,稍微有一点反;地铁为板目肌,带有地沸;刃纹为小湾、互目,微有小足;生茎、鑢目筋违、尻为上入山形。虎彻的刀铭为“興里”,但此为初期作品,興字刻得像“奥”字。

三鳞纹兼若

指定:重要美术品

铭:贺州住兼若造 (三鳞纹)主氏 庆长拾六年三月日

所藏:个人藏

种别:刀

三鳞纹是北条氏的家纹,此刀刀茎上有三鳞纹,应为北条氏的人订做的。

兼若是美浓传始祖志津三郎兼氏的后裔,也继承了直江志津派的风格。初代兼若俗名“甚六”,庆长十年左右移居加贺,一直持续五代。江户时期的加贺藩有“嫁人不图钱,但求有兼若”的说法,可能是认为持有兼若的刀的人才算是英雄。初代兼若现存作品中,最早的是庆长14年(1609)的,从元和五年(1619)到六年领“越中守”,将刀铭改为“高平”,宽永五年(1628)死去。通常兼若铭多是二代以后的作品,第二代和第三代擅长箱刃。初代兼若继承志津风,板目肌、地沸显著,肌立效果,刃纹为沸出来湾刃、大互目、尖刃交互。高平铭的作品相对兼若铭的,湾刃较多。

很多人以为国宝、重文、重美是三个文物等级,实际上这种认识虽不能说是错误,但并不确切,因为它们所依据的法律、确定的年代都不尽相同。国宝有旧国宝和新国宝之分,我们之前说的国宝都是指新国宝。旧国宝的依据是1929年制订的《国宝保存法》;重要美术品的依据,是1933年的《重要美术品保存相关法律》。当时的说法是,首先把备选的国宝认定为重要美术品,然后仔细斟酌之后,再把质量更好的东西指定为国宝。但有人认为这只是台面上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重美的法律反而比国宝后出台呢?真正的原因是,拥有很多国宝的贵族对《国宝保存法》非常反对,因为耽心自己的财产由此被政府所控制。重要美术品的认定是一个折衷的方案,控制宽松了一些,重点放在限制这些珍贵艺术品流失到国外,重美只说“认定”,不说“指定”,也是为了使语气显得缓和一些,因为“指定”带有一些强制的意思。从1933年到1950年,重美认定工艺品7983件,其中刀剑1465把。1950年,日本又重新制订了《文化财保护法》,这才有了“重要文化财”的概念。旧的国宝都成为重文,重文当中再选出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才是新的国宝。重文不仅禁止卖到国外,还有很多具体的保护规定,比如,公开展览限制在一年两次以内,一年中展览的天数限在60天以内,其中保存现状比较危险的,一年限30以内。《文化财保护法》出台以后,旧的法律就废止了,但已经认定为重美的那些文物,保护措施暂时依然有效。之后也有不少重美升格为重文甚至国宝。现在将近70年了,剩下的那些没有升格的重美,要不要取消认定,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估计也就一直维持现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