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地 2018-06-22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6~18题。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 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题说明本题组以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材料,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以水库放水冲沙放水最佳的方式、“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水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等基础知识,试题除了第二小题难度较大,第一小题及第三小题均较容易。【答案】 ADC16、从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对黄土高原重点是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也是水土流失,所以其植树种草应和治理水土流失有关系,选项中的关键字——主要目的,只有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最符合减少“水土流失”;虽然植树种草可以降低风速、调节径流的同时也可以沉积泥沙,但不是主要目的,而沉积泥沙在黄土高原区应主要是是“打坝淤地”。故本题正确选A。 17、解题时要注意“最佳”两字,其实选项中都可以实现放水冲沙的效果,关键哪种效果最佳。根据常识和所学知识可知,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这样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完成,因冲沙则需要较大的水量,而集中放水则可以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的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持续放水则需要的时间长,单位时间的排水量也不会过大,再加上洪水期水量大,枯水期时持续放水会影响水的使用,因此效果不明显也不推荐,AB排除。河流在洪水期因为其水量较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所以不需水库放水也可完成河床清淤,C不符合;而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效果最佳,故本题正确选D。 18、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则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本题选C。(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