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桓公十八年

 解决人生问题 2019-12-11

桓公十八年

【原文】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1 公夫人姜氏遂如2齐。公何以不言及夫人?夫人外也。夫人外者何?内辞也。其实夫人外公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3于齐。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贼未讨,何以书葬?仇在外也。仇在外,则何以书葬?君子辞也。

【译文】鲁桓公十八年,春天,周历正月,鲁桓公在泺这个地方会见齐侯。鲁桓公、夫人姜氏接着就去了齐国。为什么不说鲁桓公“及”夫人呢?因为夫人已经被鲁桓公断绝了关系。夫人被鲁桓公断绝了关系是什么意思?这是鲁国替桓公避讳用的语言。其实是夫人姜氏断绝了与鲁桓公的关系。

夏天,四月,丙子这天,鲁桓公死在齐国。

丁酉这天,鲁桓公的遗体从齐国运回来。

秋天,七月。

冬天,十二月,己丑这天,安葬我们鲁国国君鲁桓公。凶手还没有讨伐,为什么记载葬礼呢?因为仇人在国外。仇人在国外,那么为什么要记载举行葬礼呢?这是君子用的语言。

说明本篇《桓公十八年》,主要描述的是鲁桓公十八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三件事,一是鲁桓公与夫人文姜访问齐国,谁知文姜到齐国后竟与齐襄公私通,作为一个男人,鲁桓公定然十分恼怒。齐襄公见事情暴露,便指使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打死在车中。二是郑国新任国君子亹与辅相高渠弥去与齐襄公会见,又遭齐襄公杀害。三是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庄王而立王子克为周国君王,但却被周庄王知晓而反被杀死。

鲁桓公即位十八年,第一年,鲁、郑结盟。第二年,鲁桓公接受宋国赠送的郜国大鼎放置在鲁国太庙里,这显然就是在鼓励以下叛上。然后鲁桓公又因为杞侯不恭敬而举兵攻打杞国。第三年,桓公与齐僖公在嬴地会见,是因为要和齐女成婚(即文姜)。桓公在郕地会见杞侯,杞国人请求平定。第四年,桓公在郎地狩猎。第五年,鲁桓公举行雩祭。第六年,鲁桓公与纪侯在成地会见。桓公在没有向齐国求婚以前,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鲁桓公并没有为纪国、齐国的矛盾进行调解。鲁桓公与文姜的儿子出生,取名为同。第七年,无所事事。第八年,无所事事。第九年,接见曹国太子,并宴请。第十年,无所事事。第十一年,无所事事。第十二年,桓公与杞国、莒国在曲池结盟,与杞国、莒国媾和。桓公想与宋国、郑国媾和。但宋国不讲信用,屡次反复,因此鲁桓公决定征伐宋国。第十三年,郑国人来鲁请求解怨修好。第十四年,鲁桓公与郑厉公在曹国会见。检查粮仓防御灾害,并且举行秋季尝祭。第十五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艾地会见,谋划平定许国。鲁桓公与宋庄公、卫惠公、陈庄公在袲地会见,谋划征伐郑国,送厉公回国。第十六年,鲁、宋、蔡、卫诸侯在曹国会见。谋划征伐郑国。鲁桓公自伐郑战场上归来,以举行夏至饮之礼仪。冬季在向地筑城。第十七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纪侯在黄国结盟,与齐国、纪国媾和,是因为共同谋划卫国的缘故。鲁桓公与邾仪父在趡地结盟。齐国与鲁国的边疆发生冲突,可是鲁桓公不以为然。第十八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访问齐国,谁知文姜到齐国后竟与齐襄公私通,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打死在车中。此时,鲁桓公与文姜结婚才十五年,儿子同才十二岁。

————————————————————

【注释】1.泺:(luò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春秋公羊传·桓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

2.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3.薨:(hong轰)《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礼记·曲礼下》:“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