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钱是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你同意吗?

 梧桐树边羽 2019-12-11

俞敏洪:钱是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你同意吗?

世界上任何观点,都是有限定条件的。在没有限定条件的情况下,任何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反驳者可以随时套上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角度去反驳观点发表者。

所以“钱是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这句话绝对是错误的。

钱是什么东西?纸而已。就算兑换成黄金,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但是如果有一个体系,按照你的能力发放给你黄金作为报酬。在相对公平的能力贡献体系下,你敢说你拿到的报酬少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足?

同样的道理,在按能力计算报酬的社会体系下,金钱收入就代表了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又包括了你有多少能力,你愿意付出多少能力。再一个多劳多得的背景下,如果只以收入为第一目标,很明显:你的收入就代表了你的能力。

在相对公平的社会报酬体系中,俞敏洪的话没有错。

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是这些媒体和个人的片面理解、断章取义。

不是说和谁作对。任何断章取义都是不应该的,我们不妨看看俞敏洪的上下文:

钱是一个人的能力证明,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同学月薪是五千或一万,你只能拿到两千五的工资,这说明什么,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当你能拿到五千,你的生命又浪费了一半。

人家一年拿十二万,你一年只能拿六万,他第二年可以什么都不干,照样还有六万块钱花,他用这六万块能旅游世界,可以请漂亮的女孩吃饭,可以去看任何一部想看的电影,可以不工作坐在海滩上晒太阳,但你努力工作两年,一天不休,依然只有十二万。再往上加,可能会变成怎样,你一年努力到最后,只能拿十万,人家可能已经拿到一千万。

俞敏洪不但为自己的话设定了条件,同时还举了数字例子。

限定条件很清楚,同学,工资,也就是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两个同时毕业同专业的学生,在根据能力在用人单位拿到的工资相差一半,实际上就是两个人的能力差别,而由于这种收入的差别,让高收入者的人生到了低收入者这里只剩下了工作,没有余力去享受同样的多彩人生。

这就把什么富二代之类的虚假设定都排除在外了。把按劳取酬(能力也是劳动付出的一种)和人生多彩通过金钱联结起来了。

我们赚钱,不就是为了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不需要钱?赚钱不需要能力表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你的收入,也就决定了你享受生活的程度。同样反推过来,享受生活的资本来源于收入,而收入来源于你的能力表现。而所谓的浪费一半只不过是方便用来举例的数值而已。真正社会上能力高低和生活差距岂只一半?

这么严密的逻辑推理,错在哪里?

我们为什么不顺应这种逻辑,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认真付出,赚取更高的收入,享受更好的人生?这才是俞敏洪的本意。

这充满正能量的分享为何会让一些人断章取义得发疯?

活在金钱社会里,不要否认金钱的价值。虽然金钱不等同于能力,但是请问除了价格能体现价值之外,还有什么指数?虽然价格是浮动的,但是总归是围绕价值浮动并最终回归。那么按能力取酬的合理社会中,你的金钱收入高高低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你的价值体现。

别不服气,在同样的行业中,如果你能力比别人高,收入却比别人低,如果排除掉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之后,那就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懒。

话说得不大好听,但是不是这个理?

至于大的舆论褒贬,有一个价值取向。这个风向,你愿意跟随,是你的事,但是年轻人多听听这种刺耳的话,不管信不信,总是好事。

人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别不顺耳就跟风开骂,那是遗老才做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