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古民居,不消失的记忆

 香草花园图书馆 2019-12-11


有这么一个人

他花费七年时间 

走遍大半个中国

考察了中国将要消失的

美丽古民居

涵盖贵州、河北、山东、广东、

浙江、陕西、湖南、内蒙等省

涉及报京村、古蔚县、乌镇、渭南、

澄县、安化、始兴等三十余县村

或许有一些地名

你并未听说过

但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它们

也不失为一种纪念的方式和载体

他完整记录了古民居现状

拍下大量不可再生的珍贵照片

只为留住

消失的民居记忆

民居是最具有感情和温度的

人类活动载体

它们有着自己完整的

生命和时间轴线

是每一个红尘过客

寄托自己“存在”的方式

屋檐下的旧时光

尘世里的旧村庄

致敬 民居建筑的不朽与芳华

(文末有赠书活动)

坍塌中的城楼和城墙,摄于蔚县县城附近村庄,是行走的开始。

黄色的墙和灰色的天,配合这座有点苍凉的建筑,并不搭配早春的季节,厚重的历史感充斥着这片土地,张家口地区作为北京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楼及城墙则是每个城堡的必备,照片中为明代或是更早的城楼,明朝及以前村落的城墙和民房多以土砖砌筑,清代以后砖砌建筑才大规模在民间得以使用,所以较为容易辨识年代。

照片可见风化的城墙土堆及风中的开裂城楼,城楼上已被封堵的窗洞及后砌的砖墙,则是对砖砌建筑的一种遗弃和修补印记,却也为很久前的事。

同样成为了历史,作为经历过诞生和老去,时间消逝着城的容颜,已经磨灭了楼顶,门楼也变得孤零零,但却是极真实的保存着它的原貌,而非今天修复者的臆造,如一位老者,迟缓且凝重,面对快速且巨大的时代变迁,也许它将带着所有的故事和记忆慢慢倒下,化为原来的灰尘,但至少他现在依然倔强的挺立,让人尊重,感叹时光荏苒。

一片废墟中的格扇墙,土墙已毁,檩条也脱,断壁残垣中,仅存的格扇木墙部分,木墙已经变形,却充满历史的痕迹,与周边的荒废不同,依然倔强的挺立,标注着建筑存在感,亦如建筑博物馆中的一块展品,荒凉中却真实,让我仔细端量它的前世今生。

掸去上面泥土雨水的印记,依稀可见曾经的摸样。

格扇为南方北方兼有的一种传统建筑工艺,即为内部空间的分隔墙,由多个扇板构成墙体,扇板与上下的垫板间采用槽式安装,依靠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一块格扇多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格心,即透空有图案的部分,如照片中的“回字”格扇,下面为裙板,为整块木板,也有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的类型,顶部再多设一板为顶板。

格扇的形式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内墙形式,在北方局部地方目前还有延用,并有发展为格扇窗等建筑式样。后面的裸露的一小段残墙,被我偶然发现,却很典型,被称为“下碱”,就是砖土混合结构中山墙下面的一段,约占墙的1/4—1/3,是常被人忽略的构造,这里“下碱”部分采用了砖砌,且比上方土坯要略厚,可有效增强山墙的稳定性,也为比较特别的古建砌筑理念之一。

门头,蔚县的门头,与后面所介绍的塞北民居的门头相似,主要由于距离不远,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使其更具备华北建筑的特色,为拱形门洞。与前面所介绍的影壁一致,是对木质大门的一种模仿,同时也是对门头气势风格需求的一种表达。

设有檐脊、吻兽、瓦当、滴水瓦及砖砌的檐梁,同上文所述,也有类似于垂花门的退立体化表达方式,所以可见到二门肩墙或是三门肩墙的样子,但需要注意这些造型并没有加入石材等其他材料的痕迹,只是在第一张照片中有了木质挑檐的设置,这个也可以与后文塞北的门头做一个对比,很相似的功能,只是材质由石材变为了木材,长短也不再相同。并且,考虑到所承载的荷载比较大,所以在门头两端均设置了木质挑檐,寿命也比石材要强些,不宜在上部墙体发生扰动时,产生不平衡而加速开裂。

需要注意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这个地区门脊端侧的脊吻不仅只有一个方向,而是从水平方向伸出正吻,在大约水平45度的角度向外伸出侧吻,第四张照片就是一个侧吻的大样,使整个门头更有层次感,及造型也更为繁琐和精致,虽在偏远小村,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却令我十分震撼,代代都有高超的古建技艺,只是有些技法,在现代工艺的冲击之下,确实没有了传人,实属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