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学习中国画, 用笔最忌描、涂、抹

 凣光 2019-12-11

学习中国画,用笔最忌描、涂、抹。描者,笔无起伏收尾,也无波折顿挫,根本谈不上笔法。涂者,仅见其墨而不见其笔,也就是墨中无笔。抹者,即横拖直拉,甚至将笔倒置于纸上,并非笔为人运,乃是人受笔牵。运笔需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要“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总的来说,必须做到笔随心运。

用笔还应该以书法的用笔为主,使画面中的线条具备书法的力度。运笔的轻重、疾缓、强弱、提按、正偏,必须使线条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之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这些用笔的筋、肉、骨、气的提法,显然是从人的生命神态抽象出来的,是拟人化的,是人和自然的统一。

画线时粗、细、直、刚、柔、轻、重的变化,使画家更能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画出的线条要涩而不滑、毛而不光,充满着弹性的力感。中锋圆线,使人感到圆润浑厚,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说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于弹性,像锥画沙那样干脆劲利。侧锋画出的线常一边光一边毛,方劲古拙、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可见“用笔”是画好中国画的首要条件,这也是画家用线条去表现质感、明暗、情调,以及情感的重要手段。

这些用笔,还要不断地贯穿到临摹、写生中去,久而久之,无论是点还是线或是块面,都能达到用笔技巧美的最高要求。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意、力、韵、趣”的用笔“四要”。

笔意

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象,以象达意。笔意是用笔之总要,无意之笔是死笔。历代画家创造的艺术,所以能激动人心,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趣。

笔韵

所谓笔韵,有韵味和韵律二种含意。韵味,就是要求通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徐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如同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一个主旋律。韵律是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和书法一样,讲究线节奏,“侧法如飞鸟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马之缰”,“轻如行云流水之变动”,“重如高山坠石之势”。

<div '="">

笔趣

笔趣有意趣和天趣两种含意。用笔有趣,才能使观者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故笔趣乃是使画产生形式美感的关键。用笔的意趣,在于巧妙地处理笔的生熟、巧拙、老嫩等关系。用笔熟而生巧,美则美矣,但会流于匠气、市井气。所以笔贵在熟而后生,由熟返生,“画到生时是熟时”,才生意趣。用笔灵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于甜俗。所以用笔贵在古拙,由巧而到拙,纯朴而磊落大方,乃生机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