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患者自诉于入院前3月余因受凉后自觉双侧腰背部疼痛,疼痛间歇性发作,呈钝痛可耐受,向右下腹部放散,且不因体位改变而缓解,到外院门诊就诊,腰椎X光拍片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入院前3天出现双下肢麻木伴行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确诊为:IgG-λ型多发性骨髓瘤。(案例参考来源:检验视界网) 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肾脏损伤、贫血、泌尿系统感染等是中老年人身上较常见的症状。 但有这样一种“狡猾”又“可怕”的恶性肿瘤,它的症状和这些极为相似,因此,常常被人们忽略,误诊率可达到40%-50%,它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就是骨髓里的“伪装者”—骨髓瘤。 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使骨质溶解、破坏。骨痛是最常见、多为首发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多在负重或活动后突发或加重。 贫血和出血 贫血的状况较常见,早期贫血状况比较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表现出内脏以及颅内出血。 肾功能损害 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会造成肢体的瘫痪,还会出现嗜睡、轻度昏迷、暂时性失明以及视力逐渐减退,最终导致永久失明。 免疫力低下 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存在,人体血液中的抗体越来越少,对于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就会不断下降,外界的病原体就更容易侵扰人体。 因此,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也就更容易发生感染问题,造成免疫力低下。 高黏滞综合征 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多,一则包裹红细胞,减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而导致红细胞发生聚集;二则使血液黏度尤其血清黏度增加,血流不畅,造成微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高黏滞综合征。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眼花、视力障碍、肢体麻木、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脑血流循环时可导致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 ![]() 骨痛 ![]() 多处的骨痛 ![]()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传统方案有:MP(马兰法、强的松)方案、M2方案(马兰法、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等。 临床研究表明:传统的标准方案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仅在大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才能改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而老年患者及不能耐受移植术的患者则迫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FDA批准的新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主要有4大类。 1、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伊沙佐米; 2、免疫调节类: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泊马度胺; 3、单抗类:达雷木单抗、埃罗妥珠单抗; 4、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类:帕比司他。 国内共批准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三款药物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虽有片剂和胶囊剂批文,但在国内获批适应症为控制瘤型麻风反应症,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补充申请在申报中。 ![]() ![]() 抑制骨髓过度增生食疗方 ![]() 抗血栓食疗方 ![]() 补血、抗消耗食疗方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