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飞虎catzbc 2019-12-11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文藏-头条号 2019/12/517:01

乾隆时期,皇宫建筑室内格局趋向小型化、多样化、复杂化,室内空间分割多样,将漆器的各种工艺类别与建筑硬木装修相结合,增添了内檐装修的绚丽色彩。学者张淑娴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乾隆朝漆器工艺在清宫内檐装修上的运用》一文中,有如下研究。

清宫档案中有“洋漆”、“洋金”、“仿洋漆”、“金漆”等语汇,我们统称为“描金漆”。其实洋漆指的是日本“莳绘”,它是日本特有的漆器工艺。从清代的档案记载来看,“不仅是日本输入中国的莳绘被称为洋漆,中国制作的仿品,清代也将其称为洋漆”。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翠云馆内,明间东、西缝各有一槽嵌扇,每槽嵌扇各有槅扇四扇,描金漆金线如意灯笼锦槅心,描金漆山水花卉楼阁绦环板、裙板,均以黑色为底。绦环板和裙板的山水图案。

槅扇制作精致,松竹草木、楼阁亭榭,均为金漆技术,重笔描金,显得工致自然、鲜明耀眼。图案是日本莳绘纹样的形式。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画面层次鲜明,重点景物涂以略带橘红的金色,虚景则用略带淡黄的金色涂抹,描绘出详细的山水景色。山石帖小方形金箔,画面洒金。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日本莳绘起源于奈良时代,十五世纪莳绘技法发展成熟,十六世纪末传入欧洲和中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停止海禁,中日贸易增加,日本向中国输出增加,日贸莳绘漆器被进贡到清宫。康熙、雍正年间均有各地进贡的洋漆器入宫,乾隆朝进贡的范围扩大。

“仿洋漆”是清宫制作的从材料、绘饰手法上都忠实地模仿日本漆器的作品。

莳绘器物造型典雅、精致,明代进入中国后很受文人的追捧。清宫受晚明文人的影响,对日本莳绘喜爱有加,并进行仿造,洋漆类是雍正朝漆器制作的重点品种。乾隆时期在雍正朝奠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洋漆的制作,甚至将洋漆工艺运用到装修上。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翠云馆内,明间前檐金步落地罩一槽,西次间、西稍间前檐金步各有一槽落地罩,西次间后檐金步有一槽床罩,东次间后檐金步亦有一槽床罩。这几槽落地罩、床罩风格一致,均以黑漆为底,描金漆金线如意灯笼锦槅心、横披心,描金漆山水花卉楼阁绦环板裙板。

据乾隆朝档案,这几槽落地罩和床罩就是乾隆十九年的造办处自己制作的“仿洋漆”装修。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仿洋漆”是清宫仿照日本漆器的制品,但由于中国的漆器工艺和描绘方法与日本漆器不同,虽然中国漆工极力模仿,制作亦非常精美,但其效果仍有差距,不能达到日本漆器的效果。翠云馆的“洋漆”“仿洋漆”装修,整体风格上一致,但仔细察看,其间区别甚大。“仿洋漆”落地罩、床罩的纹饰描绘比较生硬,远近层次不明显,泥金厚重,小方金块大且粗,也没有洒金,整个图案显得黯淡,缺乏光泽,没有嵌扇的细腻、灵动、虚幻、缥缈的视觉效果。翠云馆的洋漆、仿洋漆装修同处一室,为分析、区别、研究乾隆时期的洋漆、仿洋漆制作提供了素材。

乾隆时期清宫装饰充分运用漆器工艺,还引入先进的日本漆艺

可能是乾隆时期造办处的“仿洋漆”器的制作始终无法与日本漆器相媲美,导致造办处“仿洋漆”的制作逐渐减少,乾隆晚期皇帝曾下谕海关、盐关等处“找寻洋漆陈设……等项呈进”,晚期清宫洋漆主要由地方进贡。

乾隆朝的漆工艺装修,基本上涵盖了乾隆朝漆器工艺,折射出乾隆时清宫内檐装修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