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存唐代建筑

 昵称42379467 2019-12-11

         我国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 ,平顺县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
同时期的木构建筑遗存在整个亚洲区域仅日本尚存几处,而且均为仿唐建筑。

南禅寺: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见下图]

南禅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
1961年,国务院将南禅寺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国家又拨款将大佛殿照原样进行了落架大修。
南禅寺坐北向南,由两座小院组成,大佛殿为主体建筑,座基方整宽广,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大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殿为单檐歇山顶,梁架举折相当平缓,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屋顶最平缓的一座。
斗拱用材硕大,拱头券刹都为五瓣,每瓣都向内约3厘米,为我国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殿内平梁上不施矮柱,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 ,十分简洁有力,保持了汉唐之际固有的建筑特点。整个大殿建筑坚实、质朴、苍古、秀雅,反映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大佛殿内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辙,为唐代艺术的典范。


佛光寺:建筑中的国宝(见下图)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本图片来自网络)



佛光寺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佛光寺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更显珍贵。

    佛光寺内,还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高三点二四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一座在文殊殿前,高四点九米,八角形,立于唐乾符四年(公元 877年)。寺外,还有唐代和尚塔。寺后东山坡上,有唐代大德方便和尚塔、无垢净光塔;寺西北五百米许,有唐代华严宗大师解脱和尚塔、金代杲公和尚塔。这些塔,或六角形,或四方形,均为砖砌。在无垢净光塔处,先后出土了汉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叶、阿难和小菩萨像等,均为唐代遗物。

广仁王庙:唯一唐代道教宫观(见下图,图片来自网络)

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城西北40公里龙泉村土岗上。这里是古芮国魏城遗址,庙基即在城址北隅,北依古城墙垣,面临清泉池沼,杨柳夹岸,具有江南园林景色。庙内供水神,封号“广仁王”,庙名因得。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庙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天台庵:佛教最早宗派的庵院(见下图)

天台庵坐落于山西省平顺县城北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
天台庵是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天台庵坐北向南,东傍山谷、西临漳河,东南北三面农舍鳞次栉比,一望无垠,远山近水,景致极佳。天台庵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寺内的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平面近方形,宽、深各三间,正、侧两面的明间都偏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是中国现存早期建筑中十分罕见的。
檐柱一周都是圆形,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柱间施阑额,柱头覆盆式,屋坡平缓,四翼如飞。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1988年1月,天台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整理来自网络及相关资料,图片非标明均为本人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